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春耕时节,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许昌实践——

田间地头听“科技新声”

育苗大棚内生机勃勃。

如今,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核心提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眼下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人们驾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小麦进行田间管理;育苗大棚内,一排排苗木生机勃勃……

“新质生产力”成为农业耕山耘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人们对“新质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腾飞、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民增收提出了更多期待。

春耕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看“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瞄准农业“芯片”

好种子让产量“赢在起跑线”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

2月28日,长葛市种业小镇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技术人员正在各个大棚之间穿梭。这里有300多家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入驻,6000亩核心试验区麦苗随风摇曳,3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和4000平方米玻璃育苗温室生机勃勃。

“南瓜根系强壮、成活率高,我们把西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能有效解决重茬和病害问题。”在河南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育种大棚里,该公司负责人朱伟岭正指挥技术工人进行瓜果育苗。

目前,种业小镇共试验种植5000多个瓜菜新品种,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瓜菜新品种展示基地。

种业小镇以河南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招商、服务、运营主体,以国家黄淮海、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站为依托,以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项目为抓手,吸引国内外农业研发公司和高科技人才,打造中国中部最大的种业创新创业集聚区和孵化园。

近年来,许昌市持续加大对种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有持证种子企业、种畜禽企业50多家,通过国家、省审定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近50个,小麦种子常年繁育面积26万亩、推广应用面积近770万亩,大豆种子常年繁育面积15万亩、推广应用面积550万亩以上。

同时,许昌市种业产业发展促进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聚力科研攻关,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种业科技成果双向对接机制,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做强科技链

让智慧农业“遍地开花”

一亩土地,年均培育果蔬苗60多万株;一部手机,远程调控育苗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一个系统,实现育苗各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小召乡小屈村的军辉农业专业合作社果蔬育苗大棚内,现代化苗床上一株株嫩绿的幼苗长势良好,自动喷淋设备定时喷洒一体化水肥……

小屈村这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育苗工厂”,设有自动化钵盘制作流水线、育秧生产线等多条生产线,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全过程,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的工厂化轮作和规模化生产。

“小麦已经进入返青拔节期,今年的苗情比较好。”在位于襄城县山头店镇山头店村的襄城县福地家庭农场,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种粮大户范勋旺一边查看小麦长势,一边和记者聊起麦苗管理经验。

“新科技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种田已经从‘汗水农业’迈入‘智慧农业’新阶段。”范勋旺说。

在许昌,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可精确计算出不同麦田对水肥的需求量,因地制宜变量施肥,可节约成本约15%。在禹州市顺店镇刘村的千亩示范田里,多光谱仪器正在进行三维测绘,农技专家与农户围在田埂上会商。通过多光谱成像技术,麦苗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分布等数据实时生成热力图,为春管提供精准导航。

此外,许昌市已建立科技特派员入企帮扶制度,为企业提供食品加工与检测、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培训、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服务;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研发优势,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切实为产业提供发展动能。

延伸产业促增收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鲜艳肥美的榆黄蘑、华丽神秘的“阿凡达”、通体洁白的白灵菇……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园内,多彩的食用菌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在襄城县十里铺镇的襄城县富硒面粉厂,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麦香扑鼻,生产线在不停地运转着,十几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熙熙攘攘的胖东来金汇店里,不少消费者把目光瞄准了生鲜农产品,豆芽、韭菜是“爆款”。这些农产品“秒空”的背后,是胖东来的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对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且生鲜产品不过夜销售,以保证顾客购买到更新鲜的农产品。

在许昌市建安区福茂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小磨香油供不应求。该合作社采用传统水代法加工工艺,结合现代化管理和设备,从选料、清洗、炒籽、磨浆,到搅拌、振荡、沉淀,再到最后的撇油、包装,实现了全程无尘操作、可视化管理。其生产的纯真石磨香油、芝麻酱、芝麻盐等产品质量上乘、口碑好,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左右。

从“产得出”转型“产得优”,许昌潜力不小。

为了叫响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价值,许昌市选取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进行重点打造,形成了以“许昌腐竹”“禹州粉条”“襄县红薯”“长葛蜂蜜”“鄢陵辣椒”“建安食用菌”等特色品牌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此外,“王洛猪蹄”“石象胡萝卜”“孟排大葱”等特色产品,也都成为富民的支柱产业。许昌还深入挖掘农业企业的文化价值,盛田农业成功申报“中华老字号”,以“胖东来”为代表的企业品牌火爆“出圈儿”,助推许昌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启跨境新篇章。

【记者手记】

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新”包括“农业新劳动者”“农业新劳动工具”和“农业新劳动对象”,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许昌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探索出一条以品牌为引领、全产业链赋能的农业品牌化路径。

农产品如何提质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0万亩左右;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效;实施种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推进种业科创长廊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全年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以上。




编辑:赵欣 张鹏  校对:王婵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