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各自在划定的路线上飞行;有人坐“空中出租车”出行;外卖和包裹从天而降……如今,这些科幻片中的情节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作为新赛道的低空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低空经济是指依托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空域(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
低空经济风口已至,许昌如何乘风而起?全市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在让客户“放心用”的道路上,我市相关企业如何做?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政策加力支持,推动低空经济起飞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许多官方媒体将2024年形容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多个指标性事件都在这一年发生。比如,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4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挂牌成立等。
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从国家层面来看,2021年2月,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正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全国超过60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扶持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推出了专项支持政策,涵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及空域开放等多个维度。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低空经济继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再一次写入。
去年,我省发布《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左右。放眼全省,郑州市发布了《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安阳已建成全国首个5G泛在低空飞行测试基地,产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今年许昌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未来空间产业,打造多元化特色化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对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多次调研。目前,许昌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将充分发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沟通桥梁等作用,集多方智慧,汇政企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我市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积累发展,许昌低空经济产业从研发设计、整机制造、核心部件及配件生产、场景应用、飞行服务、人才培养及赛事举办等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较为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尚未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多场景大显身手,科技创新成果上“新”
近日,记者在魏都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河南青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架架飞防无人机整齐摆放,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程序,测试无人机性能。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勇告诉记者,河南青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无人设备控制系统相关领域的软硬件产品研发,技术团队拥有系统控制算法、自主避障等相关技术的研发能力,服务包括环保、消防、测绘等行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植保飞控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累计飞防服务面积超550万亩次,年飞防服务面积稳定在百万亩次,为客户带来50%的年销售额增长。
“无人机检查完毕,状态良好,具备起飞条件……”近日,在河南诚尔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内,该公司飞行大队的学员们正在用无人机进行带电安装相间间隔棒模拟作业。
“无人化远程带电作业专用相间间隔棒项目是我们公司与相关合作单位联合研发建设的,拥有相关知识产权7项,在去年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综合赛区决赛中荣获第一名。”河南诚尔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龙红波介绍说。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当前,我市不少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
据了解,目前,我市拥有河南合动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昌豫翼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青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昌军鹰模型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整机生产企业,涉及载人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穿越机、航模等多种整机机型;拥有国内行业为数不多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河南齿传科技有限公司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河南中测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四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诚尔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恒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应用重点企业。我市无人机业务已覆盖农业植保、物流快递、货物吊运、电力巡检、表演竞赛、安保巡逻等10多个应用场景,且正在持续拓展。
在人才体系培养方面,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开设有无人机相关专业、无人机飞手培训机构3家,年培训无人机人才约1.5万人次,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此外,发展低空经济,许昌有强劲的工业基础、信息科技等优势。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49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16个、市级研发平台1048个、科技创新孵化平台40个,“四有”企业达122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0%,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
科学布局园区,提升产业影响力竞争力
当前,低空经济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低空飞行器推陈出新、供不应求,低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市场火爆,低空人才培养爆发式增长、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眼下,在河南多地,围绕低空经济,都在加紧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低空经济产业园作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载体和创新应用的示范平台,能够有效实现相关产业要素的集聚,成为区域低空经济新模式探索的先锋领地,因此其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经开区、许昌高新区、长葛市、鄢陵县均在积极谋划发展低空经济。
日前,记者在位于长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魏武大道与庆和路交叉口南侧的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现场看到,2栋厂房和研发中心主体已完工。“抓住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我们公司总投资3亿元,积极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形成省内独具特色的无人机产业生态圈。”河南宝润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占中介绍说。
“低空经济产业园交通便捷,东邻郑许轻轨,南邻许昌绕城高速,重点招引无人机飞控系统研发、传感器、锂电池、复合材料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高精度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我们将视引进企业情况给予优惠或免租。”长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发展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需要政策、技术、产业链等协同发力。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建设产业园区、强化支撑能力、拓展场景应用、完善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影响力、竞争力。希望相关行业持续强化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低空经济价值释放路径。”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李梦源 杜鹏勃 校对:樊迎喜
责编:杨仪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