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武芳 通讯员 尚大鹏)当前正值小麦种子繁育田间去杂保纯的重要阶段。为从源头保障小麦种源质量,市种业发展中心早安排、早着手、早行动,自4月7日开始,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市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小麦种子田检质量前控行动,通过技术指导与分级抽检相结合的方式,筑牢粮食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在河南省鼎研泽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麦制种基地,市种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正仔细查看苗情、墒情、隔离条件,并向企业负责人询问田间管理措施。“去杂是否彻底?”“近期病虫害防治是否到位?”该中心技术人员一边记录,一边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一查、二问、三看”的田检模式,已成为许昌市种子质量管控的标准化流程。
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我市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45万亩以上,年繁育良种26万亩左右,种子质量安全责任重大。
据了解,小麦田检行动采取“县级初检+市级抽检”两级联动机制。5月起,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制种基地小麦纯度检验;市种业发展中心同步进行监督抽检,重点核查去杂效果和病虫害防控情况,对不达标田块要求限期整改,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种子才能带来好收成。提前介入种子生产环节,不仅能减少劣质种子流入市场,还能充分激发良种增产潜力。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广优质麦种和科学田管技术,小麦单产持续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种业全链条监管,在确保田检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优质种源推广力度,让‘许昌良种’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支撑。”市种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郭剑 张鹏 校对:张文正
责编:杨仪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