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旅游节开幕盛况 本报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春来到,文旅景象无限好。4月10日,由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帷幕,向四海宾朋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您来许昌!”
其实,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已成功举办15届,显著增强了三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提升了许昌的知名度、美誉度。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省文旅厅的支持帮助下,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提升为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节,时间由一周延长至一个月。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全域联动的三国文化盛宴吧。
“美美与共”的视觉盛宴
三国文创“非遗”市集上,各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许昌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奇观令人驻足,南阳艾草香囊、安阳青铜器复刻摆件、洛阳三彩艺术杯等文创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
“如果你是三国文化爱好者,那么许昌绝对是不容错过的打卡地。”俄罗斯博主尤利亚在许昌开启了三国文化之旅。
对许昌而言,最吸引眼球、最具传播价值的超级IP就是三国文化。那么,许昌如何助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多年来,许昌高举弘扬三国文化旗帜,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底蕴和城市名片,深挖三国文化内涵,聚焦“三国主题、曹魏之风”,做大、做强、做响三国文化品牌。
串联全市32处三国遗迹遗存,打造“1+1+3+N”三国文化精品线路,开发曹魏古城灯光秀和夜游护城河、灞陵桥等项目,让厚重的三国文化历史近在眼前;通过举办三国文化讲坛、汉魏文化研讨会、三国文化大讲堂,围绕“魏都、许都、汉都、魏基昌于许”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全面阐释许昌三国文化的历史价值。
历年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我市利用新科技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解锁创意“新玩法”,吸引更多人前来,并从卖门票转向“卖场景”,融参观、游戏等环节于一体,给人带来穿越时空的震撼感受。
今年,我市与郑州、洛阳、安阳、南阳、焦作、周口、漯河等城市进行跨地域文化联动,共同发布“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国文化之旅主题线路,点亮三国文化之旅城市地图,为广大来宾呈上了一份全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三国文化盛宴,进一步激活三国文化的历史基因,更能以文旅为支点撬动全域产业联动,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新增量。
传承文化的“创新样板”
了解一个城市的办法有多种,文化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
每年的三国文化旅游周,我市都会开展“非遗”进景区,以及“非遗”时光机、“非遗”市集、“非遗”美食节等活动,推动“非遗”传承创新融合发展;许昌博物馆也会依托三国文化旅游周,举办各类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展现艺术魅力,彰显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神垕古镇为目的地的文化休闲和钧瓷体验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使神垕古镇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钧瓷文化艺术圣地。
此外,随着天气转暖,“夜游”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新模式”,带来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别样体验。食、游、购、娱、展、演等各项活动,令夜间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
我市还在打造国内第一个全城剧本娱乐《三国世界》的基础上,全新推出全城剧本游,以许昌城市为背景,以三国剧情为主线,以春秋楼景区和瑞贝卡大酒店等20多家企业为场景,推动三国文化与现代国潮文化的交融与创新,进一步把许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三国文化潮玩地。
三国文化旅游节期间,游客可在春秋楼观看行进式演绎《春秋忆梦》及Mapping光影秀,在曹魏古城偶遇三国巡游,也可在曹丞相府景区欣赏《曹操》《魏武挥鞭》实景剧演出。
在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园,游客可以目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奇观;在鄢陵万亩梅园中,游客可以亲身感受暗香浮动的生态故事;在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与百年烟号旧址,游客可以了解许昌“药都”“烟都”的商贸传奇。
频频“出圈儿”的文化大餐
节会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来的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直接推动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发展,进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以节会活动为核心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形式。
而这也是中国文旅产业的集体课题:当武汉的樱花谢了、哈尔滨的冰雪化了,靠季节性资源爆红的城市,如何长红?
许昌已经觉醒。今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重点工作,其中提到: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系统化构造、市场化培育“曹魏三国”“万彩钧瓷”“花木温泉”等文旅品牌,深入实施“引客入豫、留客在许”行动,力争接待游客超5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80亿元。
为更好地把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力,许昌市将围绕“曹魏三国、万彩钧瓷、花木温泉、东来消费”等文旅品牌,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许昌文旅专属IP,让许昌故事成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重要篇章。
其中,我市将围绕三国文化超级IP,重点推动春秋楼和灞陵桥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及智慧化改造项目、三国元宇宙VR剧及LBE大空间项目、曹魏欢乐城项目、曹魏古城北城门许都196项目建设;围绕禹州钧瓷文化,重点推动禹州市“非遗”展示建设(一期)项目、钧官窑址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依托鄢陵花木资源,重点推动拙夫文旅综合体项目、唐韵康养小镇旅游文化展览馆项目建设。
加大“文旅+”“+文旅”融合发展力度,积极与工信、交通、农业农村、商务、体育等部门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工业旅游休闲基地、旅游休闲街区、旅游特色公路、休闲农业、体育旅游等项目,推动旅游业态提质升级。
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注重品质提升,做优服务保障,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
许昌的觉醒,恰是中国文旅产业进化的缩影:当“资源红利”触达天花板时,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把“流量入口”转化为“消费生态”。
花开花落有时日,但最美莲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记者手记】
留住“流动的GDP”
一场盛会,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随着三国文化旅游节的启幕,“许昌”“三国”“胖东来”等热词频上网络热搜。
三国文化,不应该只是一个厚重的历史文化符号,而更应该是充盈着“烟火气”的活力。对城市而言,只有以匠心和诚意将一场盛会转化为一个个可体验、可传播、可增值的场景,“流量”才能变“留量”,生长出持久的文旅生态,做到余音绕梁、曲终人不散。
许昌的“出圈儿”、出彩,靠的是文明的城市积淀,用诚信、诚意接待八方游客一来再来!
编辑:赵欣 侯丹阳 校对:王婵
责编:肖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