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关注墒情变化 及时开展灌溉

4月18日、21日,我市出现两次降水过程,这两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表层土壤干旱,但雨水不能抵达深层土壤,全市小麦正面临抽穗扬花期用水高峰的严峻考验。

据4月22日14时的自动土壤水分监测资料显示,全市0—20厘米土壤适宜测站比例为44%,干旱测站比例为44%;0—50厘米土壤墒情不旱测站比例为67%,干旱测站比例为33%。我市土壤缺墒持续发展,且向深层延伸,缺墒地区主要分布在许昌西部山区、北部及南部未灌溉麦田。

据了解,18日夜间,全市106个站点全部出现降水。其中,降水10—30毫米站点59个,降水30毫米以上站点1个,位于禹州市小靳庄站点降水40.2毫米。21日凌晨到上午,我市出现阵雨、雷阵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3.6毫米。这样的降水能短暂缓解旱情,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深层土壤缺水问题。

根据最新预报,未来一周,我市没有明显降水过程。预计未来7天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22日、24日有6—7级阵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风天气也会加剧农田水分的蒸发,这给正处于需水高峰的小麦生长带来挑战。

据气象部门预测,至27日,全市旱情将继续发展,深层土壤缺墒测站占比将突破40%。小麦抽穗期需水量较拔节期增长30%,而供水不足的现实,让抗旱任务变得愈发紧迫。

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各地需密切关注墒情变化,根据小麦长势和缺墒情况,及时开展灌溉。此外,“旱生虫、湿生病”,持续干旱可能导致以小麦蚜虫为典型的虫害滋生蔓延,前期降水会增大已进入开花期的麦田发生赤霉病的风险,大家要注意防范。

编辑:刘磊 李铁凤  校对:樊迎喜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