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崖沙燕在刘王寨筑巢20余年

一群小燕子改变一个村

崖沙燕在崖壁上集体筑巢。

4月22日,建安区榆林乡刘王寨村颍河段,数千只崖沙燕在此集体筑巢,度过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光。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小燕子在崖壁前翻飞,叽叽喳喳,场面壮观。

“这些崖沙燕来自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带,它们每年4月中旬在此筑巢安家,6月10日左右孵出雏燕,7月初老燕会带着雏燕学习飞翔,然后迁徙飞往北方,待冬季来临再返回南方。”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王焱对记者说。

这一个个看似鸡蛋大小的洞口,里面却深一米多。崖沙燕用嘴或爪挖洞,再衔来干草铺在洞里产卵,到6月中旬孵出雏燕。崖沙燕之所以在此安家,是因为颍河流过该村,在此形成了一段沙土崖壁。

“它们最早在此筑巢是20多年前,最初燕子不多,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刘王寨村党支部书记司娇说。

据了解,10余年前,一些村民承包这片沙地后,开始挖沙卖沙。崖沙燕的“小家”屡屡被毁。

2016年5月,王焱带领学生到刘王寨村拍摄以美丽乡村为题材的微电影,无意中,他发现镜头里飞翔的崖沙燕。随后,他带领许昌环保人士来到这里开展保护崖沙燕的活动。

2019年,央视《24小时》和《道德观察》栏目,先后对刘王寨村的崖沙燕进行了报道。

“王教授和村干部一起到挖沙人家中,给他们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大家明白挖沙只是眼前的利益,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村里才能更长远发展。”司娇说,这些年,王焱成为该村常客,他参与改造了多个民宿,并建议群众种植特色农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此参观。

几年前,建安区投入数百万元,为村里修建道路,在主干道种植绿化树,规划50亩的沙燕公园,在崖壁前设置护栏和围挡,并安装监控设备。可以说,一群小燕子改变了一个村。

“下一步,我们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将依托崖沙燕这张名片,在村里打造更多民宿,发展采摘游,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司娇说。

编辑:李建山 李铁凤 校对:赵欣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