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禹州市夏都街道广场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为民服务“1+1>2”——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今年暑假咱社区的‘文庙课堂’还办吗?”

“正常开展!这是社区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之一,一放假只管把孩子送过来。”

“太好了,有老师、大学生给孩子辅导功课,还能带孩子做手工、玩游戏,既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又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大难题……”

近日,禹州市夏都街道广场社区居民杨智广在社区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迅速得到社区党支部书记法金辉的回应。

“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需求,是广场社区推行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让“专业力量”与“志愿热情”同频共振,实现为民服务“1+1>2”的见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众能否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神经末梢”。“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根本目的是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法金辉说,工作中,他们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一老一小一新”等群体实际需求和社区居民的普遍需求,实施“暖心夕阳”“文庙课堂”“绿色广场”“仁义巷”“共建+”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发展5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打造了一条“需求精准对接、资源动态调配、服务专业嵌入”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链。

专业社工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能够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此,广场社区鼓励党员、志愿者学习社会工作相关知识,考取社工职业资格证书,学习专业技术。目前,该社区已有5名社区工作者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

该社区通过入户走访、需求调研、个案管理等方式精准了解居民需求,针对社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生活、医疗、咨询等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健康义诊、托幼等服务……有了专业社工的嵌入,广场社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回应需求的精准性得到大大提升。

如果说,专业社工是基层治理的骨干,那么志愿服务就是参与治理的可靠力量。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场社区鼓励党员积极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居民、单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良好氛围。目前,该社区有志愿者362人,其中党员75人,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的15%,涵盖各年龄层次和职业领域。

该社区组建“五彩云”志愿服务队,将162名志愿者编组入队,分类开展环保、助老、护幼、健康、文化等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文庙课堂”儿童关爱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结构较为特殊、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学历较低难以辅导儿童学习的家庭均可参与,解决了辖区内20余户双职工家庭孩子看护难问题;“暖心夕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孤寡、空巢老人,提供打扫卫生、买菜做饭、陪同就医等生活照料;每周五雷打不动地开展“扮靓广场有你有我”环境卫生清洁活动,对辖区内10条自然街进行卫生清洁和环境治理,累计吸引志愿者、居民等1.5万人次参与;实施“共建+”志愿服务项目,建成广场社区爱心驿站,将外卖员、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融合,让广场社区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志愿服务品牌,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场社区是禹州市强党建引领,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以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更具效能、更有温度的鲜活案例。”禹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晓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认真总结推广广场社区的经验做法,逐步在颍川、韩城、钧台等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打造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小切口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大能量,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编辑:刘磊  李孟达     校对:樊迎喜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