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

2025-07-03 09:49:59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邓雷 杨红卫 石冠兵 吕超峰 任江鹏

我要分享:

摘要:


“邺城三台”遗址前的曹操雕像

盛夏时节,河北临漳,骄阳似火。

沿着新修的步道登上台顶,东西绵延约60米的台基尽收眼底。脚下,褐黄色的夯土坚硬如初,偶有汉瓦残片嵌于其中。向西望去,京港澳高速公路上车辆飞驰而过,漳河水在数公里外静静流淌,昔年曹操引漳水入城开凿的玄武池,如今已化作碧绿田畴。

“这就是史书里‘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的铜雀台?”寻曹报道组采访时偶遇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他们对铜雀台饶有兴致,慕名前来打卡。


采访组在铜雀台遗址

铜雀台始建于公元210年,与金虎台、冰井台合称“邺城三台”,现存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23年考古新发现唐代窑业作坊群,证实该区域存在延续性文明活动,当地投资建设的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遗址陈列馆内,青铜箭镞泛着冷光,绳纹板瓦层层叠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刻有“大魏”字样的残砖,笔力遒劲如刀劈斧凿。“曹操在此宴饮赋诗、点将练兵,铜雀台是邺城的心脏。”当地一位文化界人士向报道组介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或许就诞生于这片夯土之上。当前,关于“三台”考古与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漳水汤汤,不舍昼夜,似在吟诵建安风骨的不朽辞章。那台基上纵横交错的考古探方,正将沉睡千年的雄图伟略,一格格唤醒于新时代的光照里。

(一)重建邺城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邺城废墟上,曹操赤脚踏过滚烫的瓦砾。焦土中半截“四世三公”匾额突然碎裂,迸出的金沙在夕阳下灼人眼目——那是袁绍金印熔化的残屑。

“文若且看!”曹操抓起一把混着血水的焦土,金粒从指缝簌簌而落,“本初兄毕生心血,倒成了筑城的金沙。”荀彧捧着户籍册的手微微颤抖,册页间“五万七千户”的数字被暮色染得猩红。

三日后,袁绍书房成了临时工曹。曹操裹着沾满泥浆的铠甲,与老工匠头领共展素帛:“七座城门按北斗方位,南北大道宽十二丈,宫城踞北而市井列南。”

老匠人手指划过素帛上城南区域:“这般营建需毁三百民宅……”话音未落,曹操长剑已钉入案几:“明日先拆我中军帐!凡让地者,赐城外良田三顷!”剑穗上的玉珏撞在袁绍生前最爱的青铜朱雀灯上,惊起梁间栖燕。

腊月寒风里,邺城化作沸腾的熔炉。流民推着缴获的霹雳车,将袁氏坞堡的青砖垒成新城墙;俘虏们喊着幽州号子,在漳河冰面拖运太行巨木。曹操策马巡视时,忽见城南雏形初现,幽州胡商竟在断壁间支起皮毛摊。

“好!”曹操解下锦貂大氅掷与商人:“此物值几钱?换作商铺地契可好?”当夜,政令飞传:凡迁居新城者免赋三年,商贾凭路引可借官仓。


邺城遗址航拍图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惊蛰,曹操立在未央的宫基上。三千刑徒正沿他剑指的方向开掘中轴大道,铜雀台基址处忽然传来惊呼——夯土中赫然埋着袁绍的鎏金箭囊。

“熔了!铸进文昌殿鸱吻!”曹操拾起半支断箭,箭杆上“讨曹”字迹被靴底碾入春泥。远处玄武池工地突发骚动,满宠押着豪强车队疾驰而来,百车粟米倾泻如金瀑:“禀丞相,河间张氏私藏军粮……”

“来得正好!”曹操抓起把新粟撒向天空,惊起觅食的雀群,“就在此地建官仓,要容得下整个河北的丰收!”粟粒落进正在铺设的陶管,顺着新修的水渠流向城北粥棚。流民捧着热粥跪拜时,鲜卑使者的马蹄踏破晨雾,马鞍旁悬挂的袁尚头颅仍在滴落冰碴。

七月暴雨夜,曹操赤膊与士卒共扛土石。泥浆顺着肌肉虬结的脊背流淌,当年虎牢关的箭疤在闪电中忽明忽暗。“当年大禹持耒,今日本相荷土!”雷鸣般的笑声震落檐角残瓦,荀彧捧着帛书怔在雨幕中——书页间夹着的,是曹丕新绘的邺城街坊图,朱雀大道两侧已标满“颍川书院”“博陵崔府”。

铜雀台落成那日,邺城百姓望见神迹:三层台阁倒映玄武池水,宛若巨鼎镇守北疆。曹操掷诗稿入风,素绢掠过正在耕作的屯田——那里曾是袁绍的围猎场。

程昱突然指向南方:黄河渡口处,淮南米船正沿着新漕渠蜿蜒而来。船头压着的,正是从铜雀台拆下的“袁”字残碑。

(二)中轴定鼎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夏至,邺城文昌殿基址突然传来惊呼。掘土民夫的铁锹撞上青铜巨龟,龟甲裂纹蜿蜒如星图,在朝阳下泛着幽绿冷光。

曹操踏着晨露疾步而来,指尖抚过冰凉的龟甲:“轩辕黄帝时洛书神龟重现,此乃天授邺都!”荀攸正要谏言祥瑞虚妄,却见曹操拔剑指北,剑锋割破雾气:“传令!南北中轴依龟甲星纹而建,北起文昌殿,南抵阊阖门!”

五日后,城南田氏祖宅前跪满族人。七旬老匠田畴以头抢地:“若依中轴建制,田家祠堂当毁啊!”曹操夤夜造访,见茅屋墙上悬着汉光武帝时的《冀州水利图》,突然解下长剑:“田公请看,新渠将过贵府旧址。”剑穗明珠映着图中漕运脉络,“若愿为天下水伯,此剑当丈量八百里漳河!”

次日,田家梁木化作标尺插入河道,邺城遂传民谣:“曹公剑指处,皇陵让三分。”

建安十五年(公元209年)元夕,曹操携汉献帝登临阊阖门。十里御道两侧,官署鸱吻与民宅炊烟在暮色中交错。献帝指着城南喧嚣市集:“《周礼》云前朝后市,司空何故颠倒?”

曹操笑引天子俯瞰漕渠,首船淮南新稻正穿过铜雀台倒影:“市井列前则赋税如川,宫阙居后便运筹帷幄。”话音未落,幽州突骑押送乌桓俘虏踏过中轴,铁蹄声震得文昌殿檐铃齐鸣。


金凤台

夜色深时,曹操独坐听政殿。案头摊着两份图卷:许都街巷如乱麻纠缠,邺城中轴似剑指北疆。朱笔忽在冰井台方位画圈:“此处掘地三十丈储冰,来年盛夏请陛下品岭南鲜荔。”竹简翻动间,荀彧“深根固本”的谏言飘落火盆,灰烬盘旋成北征旌旗的模样。窗外,更夫梆子声里,三辆囚车正押着私占中轴用地的豪强驶向玄武池工地——他们的宅基将化作丈量天下的石圭。

春分那日,曹操立在铜雀台顶,看着最后一车青砖填入中轴地基,突然拔剑劈开案上西瓜,红瓤沿着剑痕裂成两半:“诸君可见王道脊梁?”众人俯瞰,商旅驼队正沿着十二丈御道蜿蜒而行,车辙与排水暗渠完美平行。程昱突然老泪纵横——他看见的不是砖石街巷,而是曹操官渡战袍上那道贯穿背脊的刀痕,此刻正在邺城大地上熠熠生辉。

(三)铜雀三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漳河秋汛裹挟着泥沙,在邺城西北冲出一片洼地。

曹操策马立于高坡,突然扬鞭指向浊浪:“此处掘池三百亩,土方堆台!”荀彧望着汹涌的河面欲言又止——谁都知道,曹操是要借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更要将袁绍围猎场的旧土筑成镇北高台。

三千刑徒昼夜轮作,玄武池渐露雏形时,堆积如山的红土突发异动。老匠人掘出半截青铜雀首,眼窝里嵌着的绿松石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天赐铜雀,当立三台!”曹操连夜召来邺城方士,星象图上,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方位竟暗合太微垣星宿。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惊蛰,铜雀台顶的青铜巨雀终于点睛。曹操拾级而上,见漳河民工引水入城,忽解腰间玉佩掷向领头老匠:“此玉值三百金,换诸君痛饮三日!”

欢呼声惊起台上栖鸦,曹操转身对曹丕笑道:“鸠占鹊巢,方知筑巢之艰。”西风掠过三层飞檐,将《观沧海》诗稿卷向正在操练的水军蒙冲。

五月榴花似火,曹操大宴河北士族于浮桥阁道。忽听木裂之声,颍川陈群坠落瞬间被典韦凌空抓住。曹操拍栏长笑:“浮桥可断,人心当如石桥!”翌日《求贤令》新添朱批:“凡通匠作者,擢三级。”邺城酒肆遂传笑谈:“欲得曹公青眼,先学斧凿之术。”

最惊心动魄的工程在冰井台下。曹操执烛步入地底甬道,指尖抚过渗水的玄武岩壁,三万役夫竟在太行山腹凿出暗河。许褚推开石门刹那,漳河寒风裹着雪花涌入,百艘战船在冰水中泛着幽光。“此乃伐吴奇兵!”曹操的笑声在洞窟回荡,震落冰凌如星雨。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深秋,曹操病卧铜雀台。药香氤氲中,他凝视曹丕所献《燕然山铭》,忽命推开北窗。寒风卷着玄武池残荷扑面,恍惚化作少年时太学的银杏雨。“昔年蔡邕藏书尽焚……”他的枯指在虚空中勾勒,“冰井台地宫当藏典籍三万卷……”话音未落,铜雀金目映出城外漕船如梭,满载江东稻米直抵宫阙。


邺城“三台”(AI制作)

翌年春分,西域商队望见神迹:三台倒映漳河,铜雀衔日、金虎啸月、冰井凝星,恍若天宫坠落;七座城门按北斗列阵,朱雀大街笔直如弦,将城池分为阴阳两仪。粟特少年用彩陶罐盛满漳河水,水中倒映的铜雀台竟与远处冰井台连成直线;老萨满颤抖着在羊皮上绘制这奇观,七百年后画卷现身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工匠竞相临摹,邺城中轴气韵就此渗入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月光。

而在邺城冰井台最深处的冰窖里,建安七子的竹简与《孙子兵法》帛书,正与曹操征乌桓时的铠甲同眠,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缕曙光。


编辑:兰民  杜鹏勃     校对:艾文    

责编:杨仪                  终审:杨红卫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