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得一大晌,没想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多亏‘首席服务官’的帮助。”7月9日,在襄城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民李女士拿着新办理的不动产权证书高兴地说。
李女士口中的“首席服务官”是襄城县自然资源局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探索建立的一项服务制度。
“前端介入、精准指导,中期跟踪、难题攻坚,后端提速、即时确权……面对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我们将‘首席服务官’制度贯穿始终,有效避免了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反复整改问题,加快了企业融资投产进程、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襄城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让群众可感可及。
违规吃喝,被群众称之为“舌尖上的腐败”。一杯酒、一顿饭、一件小礼品,看似无关大节,实则背后隐藏着谋事、谋利、谋权的影子,关系着党的作风和形象,绝非小事小节。为严防“舌尖上的歪风”,我市召开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以铁心、铁面、铁腕纠治违规吃喝顽瘴痼疾,坚决刹住不知止不收敛、顶风违规吃喝的歪风邪气;市委主要领导对部分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约谈,通报曝光违规吃喝典型案例,督促相关单位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交叉互查、“大数据”监督等方式,全方位、全覆盖开展明察暗访,推动整治违规吃喝攻坚破局、成势见效。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违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对此,市委主要领导先后6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领导小组调度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集中整治工作,7位分管市级领导先后52次开展专题调研、调度,推动全市整治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实行党政领导小组定期调度、政府专班月度汇报制度,相关市级领导和纪委专班长分兵把守、各负其责,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担责、跟进落实,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聚焦招投标“小切口”打造精品整治项目,市、县两级开展试点项目10个,节约财政资金3600余万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我市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点任务清单,上半年,市本级统计口径内发文、开会、“督检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38.05%、51.15%和17.86%;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编制全市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突出“保民生、保安全、保底线”事项,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持续巩固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成果,进一步为基层松绑减负……一系列部署、举措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
制定“赢商莲城,许君以昌”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方案,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等4个专项行动,助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研究起草重点产业项目前期手续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提升产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压缩审批时限至26个工作日以内,确保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建立政务服务问题线索定期分析研判、政务服务大厅巡查等制度,发现问题线索52个;线上开通“码上监督”平台,1424个政务服务窗口接受实时评价,线下开展“办不成事”窗口专项督查,累计推动解决企业证照办理、政策兑现等难题27件……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落实,全市上下党员干部作风悄然转变,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硬作风”带来的“软环境”。
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查处优化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0件,发现并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351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59个。
“整”出新作风,“改”出新担当。今后,全市党员干部将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进一步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在落实“两高四着力”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为推动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交上出彩答卷。
编辑:毛志刚 李孟达 校对:张良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