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许昌发展面临的形势,科学精准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部署,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为全市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日前,襄城县委书记范耀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襄城县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鼓足干劲斗志,在推动实现“两高四着力”“两融五城四跃升”中争作表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以来,襄城县严格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决扛稳“经济大县挑大梁”重任,只争朝夕抓发展、齐心协力拼发展,全力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持续向好的态势。
范耀江表示,要把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目标任务在襄城县转化为美好现实。
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郑州都市圈。依托许昌港实施公铁水综合协同枢纽工程,打造许昌通江达海新通道,建设辐射豫中地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加快规划建设通航机场,搭建“低空+农业”“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应用场景,打造豫中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强城乡产业协同配套,培育壮大食品加工、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构建“1+N”的产业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片区,围绕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加快城乡要素高效流动。高标准规划建设山河首汝片区,科学布局文化旅游、生态康养、高效农业、生活性服务业等业态,打造许昌“南花园”,争创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加快建设“材料新城”。抓好传统产业延链升链,积极承接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为下游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和原材料支撑;顺应“双碳”趋势,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产业链条生态化。抓好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围绕硅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绘好产业全景图谱,持续谋划布局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力打造产业生态,着力建设国家级硅碳新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抓好未来产业建链成链,结合襄城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新型氢能、储能、石墨烯、碳纤维、先进合金材料、新一代电子材料、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领域,及时进场卡位,抢占发展赛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县。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抓好招商引资、产业链群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安全能力提升等,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烟叶、红薯、辣椒、大豆等特色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入落实省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意见》,扎实推进“五基四化”,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用心用情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发展、保障民生、化解风险、维护稳定。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襄城。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挖掘黄帝文化、烟草文化、红石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做强“千年古县”“烟叶王国”等IP,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全域覆盖、全民共享,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编辑:毛志刚 李孟达 校对:张良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