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挺胸,微笑!”7月16日,许昌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动密码”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葛市。在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18岁的大学生志愿者乔若瑄正带着孩子们练习站姿。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活动室,30多个孩子神情专注,眼睛盯着老师,跟着节奏摆动手臂,笑声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这位空乘专业的大一学生,已经是第二年在这里度过暑假:“去年我带过三百多个孩子,今年看到孩子们眼睛里的光,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中午,教室外,家长吴杰萍等待着课程结束。“以前暑假要么花大价钱送孩子去托管班,要么让孩子在家看电视,现在步行10分钟就有免费的兴趣课,口才、美术、书法、围棋、舞蹈,样样都有。”她掏出手机展示班级群里的课程表,上午的舞蹈课结束,下午还有口才、美术等课程。“关键是老师和志愿者比我们还上心,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还是免费的,真真切切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的问题。这样的‘官方带娃’活动真是办到了家长们的心坎上,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下去!”
这样的场景,正在长葛市4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同步上演。作为河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长葛市以“15分钟服务圈”为标尺,构建起“2个市级中心+16个乡(镇、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9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三级网络,将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科普站串联成4条特色研学路线,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在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孩子们的暑期乐园,而且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岗李村党支部书记史强妞指着墙上的蜂产业地图介绍:“我们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资源,把电商培训室搬到村民家门口,去年组织了12场直播带货培训,现在从事电商的村民已有100多户,全村80%的农户参与到蜂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蜂蜡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销量的70%。”
岗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新时代大讲堂正在开展“蜂产品加工技术”“品牌包装”等专题培训;文化服务队则带着留守老人排练非遗舞蹈。38岁的电商李改霞算了一笔账:“以前蜂机具要么自己跑客户,要么卖给二道贩子。现在通过实践站对接电商平台,每天在家操作电脑就能收到订单,省心又省力!”
长葛市的创新不止于此。针对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假期模式”,破解孩子看护难题;腊八节,城乡设立送粥点,免费送出4万余份腊八粥,传递城市温度;开办“文明夜校”,丰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累计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连续22年举办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发放救助金1000多万元,助力4420余名贫困学生圆大学梦。目前,长葛市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培育60余个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长葛市共开展活动2万余场次,惠及群众近30万人次,文明实践活动已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品牌化。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幸福圈’。”长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刘毅娟表示。
从城市到乡村,从孩子到老人,15分钟是时间的概念,更成为衡量幸福感的标尺。当文明实践的种子埋入土地,开出的是孩子们的笑脸,结出的是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是群众心中那抹永不褪色的“幸福红”。
编辑:刘磊 李孟达 校对:孙辉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