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文明实践绘就乡村幸福新图景

7月23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省、市级主流媒体记者走进鄢陵县,开展许昌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动密码”主题采访活动。

当日上午,在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里,村民正忙着兑换生活物资。货架上米、面、油、牙刷、日化用品整齐摆放,65岁的村民解月亮正用积分兑换日化用品。“我当村民代表7年了,打扫过卫生,处理过邻里矛盾,帮老人扛过水、修过东西。现在,家里的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都没花过钱!”解月亮展示着手里的积分卡。

和寨村党支部书记裴美莲介绍,该村划分46个网格小组,每组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联系15户村民,将乡村治理和志愿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处理矛盾积5分,帮群众办事积3分,参加村集体活动也可以获得积分。”她指着登记本说,“自2018年这项措施实施以来,积分兑换的物资价值超6万元,都是村集体和乡贤捐的。”

和寨村街道整洁干净,两旁的绿植郁郁葱葱。村民姚秀菊正在“五平芳”小菜园浇水,菜地里辣椒、茄子、黄瓜、豆角长得正旺。“这儿以前是破院子,现在改造成菜园。我认领了一块地,家里基本不用买菜!”她抹了把汗笑道。像这样的菜园,该村共有186处。

在距离和寨村20公里的鄢陵县柏梁镇学府社区,“银龄暖阳”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里,传来阵阵豫剧唱腔。“我们平时经常在这里排练节目。天气炎热,这里有空调、茶水,想休息有床,旁边还有按摩椅和棋牌室,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在这里排练节目,我们很开心。”68岁的阳光艺术团团长王留正介绍,这几年阳光艺术团排练了大量节目,深入村(社区)演出,很受欢迎。

学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一老一小”为服务重点,聚焦“老有所依、幼有所育”目标,创新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小禾苗暑托班”双阵地,通过精细化服务、多元化活动、常态化帮扶,切实解决居民养老、托育难题,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鄢陵县已全面建成覆盖全域、功能完备的“中心—所—站”三级服务网络,包括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97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鄢陵县在花博运动公园、鹤鸣湖广场、唐韵园林等景点设立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积极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使文明实践活动深入群众日常生活,提高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此外,依托三级服务网络,鄢陵县还组建了由38名专家学者、先进典型和部门骨干构成的“鄢陵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精准化宣讲。今年以来,鄢陵县共开展宣讲活动400余场,覆盖干部群众2.7万余人次;搭建高效志愿服务平台,汇聚超7万名注册志愿者,组建1306支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扎实开展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和拓展文明实践内涵,在健全长效机制、创新宣讲方式、培育精品项目等方面下功夫,策划并开展更具影响力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精神家园,让新风正气浸润乡野,把幸福生活绘就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画卷。”鄢陵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

编辑:孙学涛  杜鹏勃      校对:张文正

责编:杨仪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