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英雄部队的传人就要像老连长一样”

——“时代楷模”“杨根思连”三位老排长的故事

开栏的话

许昌,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长期以来,全市人民以赤诚之心拥军爱军,倾力支持部队建设,持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多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驻许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为守护许昌安宁、服务地方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同书写“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恢弘篇章。

“八一”将至,本报特开设专栏,集中展现我市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方面的创新举措与丰硕成果,讲述驻许部队官兵矢志强军、精武报国的感人事迹和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风采,汇聚起关心国防、尊崇军人、优待军属的强大社会正能量。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是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美军发出的战斗誓言。2024年5月27日,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

许昌是“杨根思连”的驻地。“八一”临近,记者专访曾不同时期在“杨根思连”担任排长的3位老兵,听他们讲述传承英雄精神、退役不褪色的故事。

邓彦武:能参善谋的特警“智多星”

邓彦武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坐如钟、行如风”,依然保持着军旅生涯的浓浓痕迹。

“75年前,老连长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喊出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汇聚了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永远保持迎难而上、战则必胜的必胜信心和优良作风。”盛夏的一天,完成执勤任务归来的许昌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大队长邓彦武说。

“21年的部队生活,其中有3年在‘杨根思连’度过,担任英雄连队的一名排长。2016年,我和维和烈士李磊、杨树朋一起奔赴南苏丹维和一线,并肩作战,捍卫祖国尊严,也经历了最痛心、最难受的生离死别……”把办公室的一张地图当作“作战图”,邓彦武回忆起南苏丹维和任务,打开了“话匣子”。

2015年年底,接到上级命令,“杨根思部队”派出精干力量前往战火纷飞的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邓彦武奉命担任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参谋长。

2016年7月8日起,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首都朱巴爆发武装冲突,在联合国营地周边激烈交火。7月10日傍晚,一声巨响突然在4号哨位响起,105号步战车被一枚火箭弹击中,车内两名战士李磊、杨树朋牺牲,另有5名战士受伤,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担当,保护了联合国工作人员和难民的安全。

“没有生而勇敢,只是选择无畏。军人是离战火和死亡最近的人。虽然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看到两名战友再也没有醒来,心里依然难受。”邓彦武说,“李磊和杨树朋在4号哨位,我在5号哨位,相距不到100米,我们身后就是难民营。英雄部队的传人就要像老连长一样,‘人在阵地在’,坚决完成任务。”

岁月荏苒。2017年,邓彦武以优异成绩转业至许昌市公安局工作。“从‘国防绿’到‘公安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不仅是部队克敌制胜的法宝,还是公安干警尽职守责的利器。”邓彦武说。

2022年,在许昌市公安局举行的标兵评选活动中,邓彦武榜上有名,并获得了这样的“颁奖词”:“他始终牢记老连长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展现了‘转岗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郭明辉:当好司法行政“多面手”

“作为‘杨根思连’的一名老兵,我始终牢记服务宗旨,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之心做好‘担当者’,以实干之心做好‘建设者’,以服务之心做好‘勤务员’,争当创先争优的排头兵、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7月下旬,曾任“杨根思连”一排排长,如今担任许昌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的郭明辉在接受采访时语气铿锵、目光坚定。

1998年,为了圆儿时的军旅梦,带着对军队和军营生活的向往,郭明辉从郑州大学毕业之后,积极响应国家“好男儿、去参军”的号召,以本科应届毕业生身份应召入伍,成为杨根思部队的一名新兵,因表现优异,于1999年光荣地成为“杨根思连”的一名战士。2001年至2002年,他任“杨根思连”一排排长;2007年至2009年,任“杨根思连”所在营政治教导员。10多载军旅生涯,他练就了钢铁的意志和过硬的军事本领,凭借“敢打敢拼、勇于争先”的精神,以“忠诚”铸魂,勇担使命,实现了从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指战员的角色转变,参加并圆满完成了长江抗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等重大任务。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晚,“杨根思连”接到紧急驰援的任务。郭明辉和战友星夜兼程,于15日凌晨到达指定任务区四川省彭州市。

“彭州就是小高岭,要像老连长那样去战斗!”郭明辉回忆道,“著名景区银厂沟就在彭州。地震发生后,银厂沟两面山峰崩塌,交通、通信全部中断,成为一个孤岛,被困游客和当地居民急需救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步行前往灾区深处进行救援,在‘黄金救援期’清理废墟、救助伤者,护送游客和居民安全撤离。”

“英雄的种子一旦扎根,就会茁壮成长。”郭明辉觉得,离开了部队,自己依然是一个兵,心中的军人情怀和“杨根思连”的精神品质始终未曾改变。

转业至许昌市司法局工作后,郭明辉戎装已褪、本色不变、初心不忘,做精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他注重发挥好指导管理职能,使办公室工作呈现出规范、文明、高效景象。他政治素养高、实践能力强,既坚持原则,又主动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郭明辉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21年被司法部通报嘉奖,2022年被河南省委表彰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还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黎杰:做新时代的“追星人”

一线走访调查,了解企业在改革创新、信访稳定等方面遇到的瓶颈难题,听取意见、建议;研究企业转型、项目建设遇到的“硬骨头”,寻找解决之法……在急企业所急、帮企业脱困、推动职工安置的路上,“许昌市最美拥军模范”、市工信局企业改革和信访科科长王黎杰步履不停。

作为一名从“杨根思连”走出来的军转干部,王黎杰始终发扬和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积极投身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千方百计为工业企业排忧解难,在优化营商环境、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推动企业改革、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等方面锤炼出过硬本领,在工业战线上交出了一份当代转业军人的优秀答卷。

2001年9月,王黎杰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并在校内被选拔为国防生;2005年,进入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培训;2006年7月,来到杨根思部队,任“杨根思连”二排副连职排长,随后在杨根思部队担任连政治指导员、副营职干事等职务。9年军旅生涯,他训练刻苦、作风过硬,荣获“杨根思式模范指挥员”“全能分队指挥员标兵”称号,并获得个人三等功两次。

“军事训练是战场,经济建设更是战场。”王黎杰说,经济建设主战场,既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舞台,又是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舞台。面对新环境、新挑战,王黎杰认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任务当成使命。

在市工信局工业经济运行办公室和“万人助企联乡帮村”办公室工作期间,王黎杰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企业所需、发展所盼,统筹协调,助力开展政策对接、银企对接、产销对接、产学研对接、用工对接等“六项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在做强龙头、完善配套、建强载体上下功夫。

企业改革改制和信访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利益群体多、时间持续长、协调难度大。王黎杰刚到单位上班不久,就赶上给企业退休满60岁职工办理独生子女证明的工作。那段时间,办公室每天要接待30到50人,很多老年人需要面对面解释后才了解办事流程,工作量很大。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人,帮助找材料、查信息,从点滴之处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从胸怀梦想走进军营,到依依不舍转业离队,王黎杰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积极参与拥军慰问、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等活动,讲党史军史,讲自己当兵的故事,用坚守践行初心,用志愿点燃奉献,获得“许昌市最美拥军模范”称号。

编辑:杨仪  刘方          校对:孙辉

责编:肖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