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赵慧敏:用柴米油盐书写善孝人生

“赵慧敏勤劳善良,孝老爱亲,是俺村出了名的好人!”7月26日,记者在建安区椹涧乡西刘集村采访时,提起村民赵慧敏,乡亲们赞不绝口。

“她十几年如一日,先是尽心照料公婆,后来又精心侍奉母亲,这样的好人十里八村都难找。”该村党支部书记宋为民说,大爱无言,赵慧敏正是将“孝”字写进柴米油盐,让孝善文化在乡村的烟火气里生生不息。

从“替母分忧”到“贴身守护”

赵慧敏的母亲孔香婷,在椹涧乡孙庄村是出了名的好人。这位普通农妇一辈子践行着最朴素的价值观:孝敬长辈、勤劳持家,更把“读书成才”当作对子女最深的期许。在她的操持下,几个孩子陆续走出乡村,唯有赵慧敏,为帮母亲分担家庭重担,初中毕业后便放弃学业,留在家中挑起生活的担子。

赵慧敏出嫁到西刘集村后,与丈夫一起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几年后,婆婆卧病在床,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料老人。真正的考验从婆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赵慧敏为婆婆铺床叠被、擦屎端尿,直至老人安详离世。

随着母亲孔香婷日渐年迈,身体每况愈下。为让母亲得到更好的照料,赵慧敏索性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2016年初,86岁的孔香婷身体彻底垮了,吃喝拉撒全需要人照顾,赵慧敏成了母亲的“专属护工”。

爱心传递,把日子过成“孝”的模样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赵慧敏的一天便从照料母亲开始。

她先给母亲洗脸、梳头,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接着走进厨房,专门为母亲做一锅软嫩易嚼的饭菜——老人牙口不好,她就把食材细细切碎,再用料理机打成泥,一勺一勺喂进母亲嘴里。“我妈一辈子节俭,总怕麻烦人,现在我喂她,她才肯多吃几口。”赵慧敏说。

白天,她定时给母亲翻身、擦身,防止褥疮;晚上,就睡在母亲床头的小床上,母亲稍有动静,便立刻起身查看。十年间,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却从没想过抱怨:“我妈年轻时多能干啊,把我们一个个拉扯大,供我们读书,现在她需要我了,这不是应该的吗?”

赵慧敏照顾母亲,比照顾婴儿还细心。冬天怕母亲冷,给老人裹上厚厚的棉衣,怀里再揣个暖水袋;夏天怕母亲热,整夜整夜地扇扇子,从不让老人起痱子。有一次,母亲突发不适,赵慧敏背着老人就往乡卫生院跑,几里路下来,汗水浸透了衣衫,她却只惦记着母亲的安危。

孝善如灯,照亮乡村方寸

在西刘集村,赵慧敏的故事早已传开。

村里的老人说:“这个老太太这辈子没白疼女儿,慧敏把‘孝’字刻在心里了。”村里人也把她当作榜样,总爱聊起赵慧敏照顾婆婆、照顾母亲的细节,学着她的样子孝敬长辈。

2023年春节前,孔香婷安详离世。“我妈年轻时孝顺爹娘,在附近村都很有名。我妈教育我们,做人先学孝,孝能立根。”赵慧敏回想起母亲,眼眶泛红:“她用一辈子教我怎么做人,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份孝心传下去。”

编辑:王婵  刘方    校对:常 烨

责编:肖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