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在推进“两融五城四跃升”中走在前列

——访建安区委书记李晓文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全面总结了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许昌发展的奋斗目标、总体任务、重大要求和重点工作,为我们做好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建安区委书记李晓文表示,建安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自觉对标会议作出的部署要求,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着力点,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走在前”,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尽责任、多作贡献。

在打造中心城区产业高地上走在前。坚持“工业立区、制造业强区”不动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破冰布局,努力把建安区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强区。在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加快远东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整车车架、汽车“三电”生产研发及汽车内饰生产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在发制品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在新材料、新工艺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攻关突破,持续提升工艺、降本增效;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医药化工产业领域,抓好化工园区3.04平方公里扩区工作,加快园区拆迁建设,让有意愿的储备项目尽快实现入驻投产。在智能电力电子产业领域,依托许继产业链主地位,规划布局占地740亩的产业园区,积极招引电力电子元器件、新能源电力装备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智能电力电子产业高地。在食品加工产业领域,重点实施胖东来高新技术产业园、绿色豆制品产业园等项目,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建设,前瞻布局芯片检测、生物制造、卫星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融入郑州都市圈上走在前。抢抓郑许一体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建安区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优势,积极承接郑州航空港的功能溢出和产业辐射,着力将建安区打造成郑许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产业协同上,锚定“一轴贯通、五区协同”发展方向,突出抓好许港产业带建设,加强与郑州上汽、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合作,着力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交通对接上,重点抓好新107国道、忠武路、许州路和227省道、320省道改建等道路建设,持续完善道路交通路网,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步抓好豫中陆路口岸综合物流港建设,实现与中欧班列、郑州航空港有效对接和“公、铁、机”多式联运,加快融入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聚焦环农大科创圈建设,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种业育种、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智慧农机等方面,与郑州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建安区转化。同时,大力发展高品质城市经济,依托北海片区、体育会展中心片区,布局楼宇经济、高端商务、总部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等,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服务,着力打造集生态、休闲、购物、文娱于一体的新型商业形态集聚地,吸引更多郑州及外地游客来建安区休闲娱乐、旅游购物。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在前。持续树牢5大融合理念,扛稳探索路径、先行先试的使命担当,全力提升城市首位度、辐射力和乡村宜居度、承载力,努力为全省、全市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建设、积水点改造等“里子”工程,加快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郊野公园等项目建设,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更舒适。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完善道路、管网、燃气、通信等基础功能配套,逐步扩大镇区规模,把镇区规划得更合理、建设得更宜居。鼓励支持各乡镇依托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打造“一乡镇一特色一亮点”产业发展格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连片整体提升村庄风貌,积极推广新中式住宅,着力建设能留住乡情、乡韵、乡愁的美丽乡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建安、平安建安。

编辑:毛志刚  刘方      校对:张    良
 责编:肖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