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我市召开双拥工作会议,持续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许昌是“三个不相信”精神的传承地,是传遍全国的双拥口号“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的发源地,是河南省首个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命名地,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双拥共建传统。
近年来,许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继承发扬双拥优良传统,持续加强军地融合发展,构建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全市双拥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强国强军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4月,我市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了双拥创建“六连冠”。
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政治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党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工作格局。
我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军政联席会、党政军领导座谈会和常委议军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军地协商会,研究确定阶段性军地互联互动事项。在部队重大演习、重要任务或重大活动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深入部队现场办公,主动协调解决问题。严格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市军地双方确定的50余项“双清单”事项均高标准完成,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双向提升、互促共赢。
瞄准“前线”“前沿”“前哨”,尽最大努力支持部队建设发展
强化拥军支前效能。我市成立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建立健全平战结合的服务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有力保障。2021年,驻地部队赴郑州、长葛等受灾地区执行防汛抢险救灾任务时,许昌市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调度近50辆车组成慰问车队,及时为官兵运送急需物资。
助力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投入真金白银支持部队建设。2020年,为保障海军某部顺利移防许昌,我市在拆迁补偿、地面清表、道路拓宽和管道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2021年,我市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许昌市食品物资区域配送中心,实现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社会的多功能保障机制。
深化城连共建舰城共建。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与许昌连、许昌舰的互动交流,每逢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慰问活动,每年邀请许昌连、许昌舰优秀官兵来许开展国防教育,组织优秀企业家等赴许昌舰参观学习。作为全国双拥办第三批城连共建试点城市,我市已投入200余万元与西藏某边防连队开展共建援建工作。
围绕“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目标,服务好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
全力以赴安置好退役军人。我市坚持提供优质岗位,确保部队转业军官100%安置到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和省属高校,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全供事业单位或央属省属国有企业;同时,加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千方百计服务好军属军娃。我市制定出台随调随军家属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办法,对符合就业安置条件的随军家属及时妥善安排,对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专项补贴,军人子女享受不受学区限制、就近优先入读优质学校等政策。近年来,许昌市高标准安置随军家属,共为588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专项补贴650万元,帮助461名军人子女入读理想学校。2024年许昌市市直单位招考,首次设置岗位定向招录驻许部队随军家属。我市还持续开展“关爱军嫂”“关爱军娃”等活动,惠及军属近千人次。
主动靠前做好纾难解困。我市连续13年开展“爱国拥军固长城”活动,累计为1300余名困难官兵家庭发放慰问金390万元;定期走访慰问许昌籍边海防官兵和执行任务官兵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50余件;设立涉军维权诉调对接工作站、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律师志愿服务团,开辟司法援助绿色通道,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动员各方力量整合要素资源,实现双拥传统与军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城市人文精神有机融合
我市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和英雄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建成杨根思“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教育中心和杨根思小学,深入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杨根思连”先进事迹系列活动,在全市营造“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浓厚氛围。2023年,我市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参与录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双拥模范城》栏目——《许昌:一个战斗口号叫响一座城》,在央视七套播出后反响热烈。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6个双拥主题公园、9条双拥示范街道、4个双拥广场,通过打造沿街电子屏幕、固定宣传牌、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子屏幕三条“宣传带”,助力“全域拥军”氛围更加浓厚。
我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工作,累计授牌“拥军企业”“拥军门店”300余家,签约恒达·金汇广场和金石·国际广场2个“拥军广场”,设立许昌八一酒楼“军人驿站”,构建起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社会化拥军矩阵;同时,发布许昌市拥军优待清单,为现役及退役军人军属提供涵盖餐饮住宿、医疗购物等领域的优惠减免服务。
编辑:杨仪 刘方 校对:樊迎喜
责编:肖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