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网格“小单元”托起民生“大服务”

“以前,有点儿啥事不知道找谁;现在,网格员就在家门口,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都方便多了!”日前,提起村里的变化,襄城县颍桥回族镇东街村村民李大爷由衷地感慨道。

近年来,颍桥回族镇以党建为引领,织密网格化管理网络,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我们坚持‘试点先行、全域覆盖、建章立制、党建引领’的思路,目的就是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让治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响应更迅速。”颍桥回族镇党委书记邓富洲说。

该镇在东街村率先探索,将村庄科学划分为5个大网格27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配备“一党员一群众”双网格员,定岗定责。试点成功后,经验迅速在全镇5个行政村推广。如今,全镇共划分基础网格146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92名,其中党员占比达50%,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

依托这支队伍,一个覆盖全镇2012户家庭,详细记录家庭情况、就业状态、帮扶需求等信息的动态数据库也同步建成,为精准服务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外,该镇还印发《颍桥回族镇网格员管理办法》,清晰界定网格员在民生服务、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8个方面的核心职责;同时,建立以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评机制,并配套激励措施。

“当上网格员,能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做点儿事,我觉得很有价值。”该镇北街村网格员、村民代表姚大姐说道。

与此同时,东街村还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纳入考核,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大伙儿一起动手,村里环境确实变美了。”东街村村民刘女士对积分制表示认可。

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网格员的身影更是活跃。东街村网格员全员参与幸福苑日间照料中心的孝老爱亲爱心助餐活动,热腾腾的饺子和贴心的陪伴,让老人倍感温暖。“这些‘红马甲’(网格员)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在幸福苑日间照料中心就餐的赵奶奶笑着说。

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还是服务群众的“多面手”。他们化身政策“连线员”、文明“教导员”、矛盾“调解员”,将大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前两天,我家和邻居家因为宅基地边界有点儿小摩擦。网格员小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耐心给我们讲道理、摆事实,很快就调解好了。”该镇西街村村民王先生对网格员的调解效率赞不绝口。

许多过去可能升级的“鸡毛蒜皮”小事,如今在网格内就能得到快速、妥善解决,基层治理效能和温度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提升网格员能力素质,努力把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真正让‘小网格’释放‘大能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辖区群众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邓富洲说。

编辑:孙学涛   刘   方      校对:张文正
 责编:肖   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