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杨根思小学:红色基因“浸润”学生心田

QQ截图20250801114735.png

“杨根思连”的官兵和驻地杨根思小学的学生共同学习老连长杨根思的英雄事迹。 资料图片


编者按

许昌,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长期以来,全市人民以赤诚之心拥军爱军,倾力支持部队建设,持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多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驻许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为守护许昌安宁、服务地方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同书写“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恢宏篇章。

时值“八一”,本报特开设专版专栏,集中展现我市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方面的创新举措与丰硕成果,讲述驻许部队官兵矢志强军、精武报国的感人事迹和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风采,汇聚起关心国防、尊崇军人、优待军属的强大社会正能量。


阅读提示

魏都区杨根思小学学生杨军浩记得,入学的第一件事,便是学习杨根思生平事迹。英雄杨根思留下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英雄宣言早已融入许昌广大青少年的血脉。

杨根思,这位牺牲在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始终为“杨根思连”驻地人民群众所敬仰。

75年前,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杨根思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今天,这座英雄的城市以英雄的名字为学校命名,既是让英雄永存人民心间、激励学生崇军尚武,更是向“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根植沃土润物无声

走进隶属于许昌市八一路学校教育集团的杨根思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红色的道路。道路的尽头是一座“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纵身前跃的雕像,雕像的底座周围镌刻着杨根思的成长经历和英雄事迹。

“杨根思雕像周围的这片区域被同学们命名为‘英雄广场’,这条红色的道路被同学们称为‘红星大道’。每天早上,同学们都是在英雄的注视下,在‘红星大道’上昂首阔步走进校园的。”杨根思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杨根思小学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在‘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下,以打造‘红园、学园、健园、乐园’为目标,致力于红色教育、英雄教育,把红色基因根植在孩子们的血脉之中。”

英雄与时代同在,国防从学生强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许昌市深入推进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在驻许杨根思部队附近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逾60亩的杨根思小学,建设标准为6级6轨36个教学班。

和着《英雄赞歌》的节拍,走过红星大道,在英雄广场杨根思雕塑前,佩戴红领巾的三年级学生许玉姝讲述杨根思《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故事,令参会人员肃然起敬。走过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国之柱石”内涵展板的学校文化理念墙,大家在国旗台前驻足,观看学生们展示的武术特色大课间和学校武术队带来的《少年军魂》武术表演,动作行云流水,气势如虹贯空,现场掌声如雷。

在杨根思小学的国防宣教室内,陈列着同学们用彩泥制作的人物塑像等,一组组栩栩如生的作品再现了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红军过草地、地道战、董存瑞炸碉堡等战斗场景。这些可知、可感的红色元素,丰富着校园文化,也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

在校园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缩小版的军事训练场,每天孩子们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军事化训练,向英雄杨根思学习。“障碍墙考验的是我们的团队协作性,地装网模拟的是军队训练时的低姿,可利用匍匐向前迅速找到掩体,保护自己不被暴露,接着是一排排的跨栏,最后是有趣味性的回旋通道。”杨根思小学学生丁卓凡说。

据介绍,一直以来,杨根思小学将继承和弘扬杨根思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核,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激励学生们勤奋学习、强身健体、全面发展、报效祖国。

坚定信念立德树人

校园,是一块学习的乐土,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学生,是乐土里的幼苗,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守护着这方沃土和纤纤幼苗……

“杨根思小学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教育同学们学习、传承‘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让永远跟党走、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定信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杨根思小学负责人表示,有灵魂的教育才是有特色的教育,学校用“守护”的方式,让德育工作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校园的每处角落,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保护着他们破土、萌芽、拔节、成才……

作为学生的“守护者”,杨根思小学的老师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们引导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老师们教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在健康的生活情趣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进而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学会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学礼仪,方能见贤思齐。杨根思小学还用满满的仪式感,带动学生各方面品质的提升。除节假日外,该校每天升降国旗,要求学生面朝国旗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借此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每年的清明、“六一”、开学、杨根思牺牲纪念日等时间节点,该校都要重温杨根思“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开展“诵读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铭记缅怀、致敬默哀……

“在我的心目中,英雄杨根思从未离开。在学习和生活中,每当我遇到难题,‘三个不相信’精神总会激励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未来,我希望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根思小学学生徐俊雅说。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观强国之路,电影《长津湖》,再现了抗美援朝的英雄史诗,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的画面催人泪下;看家园守护,特大暴雨中,杨根思部队来了,听到‘三个不相信’响彻大堤,慌乱的群众瞬间安心了……”在杨根思小学“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讲故事比赛活动现场,12岁的王雨辉绘声绘色讲述的“杨根思连”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现场的师生。

有一种基因,跨越时空代代相传;有一种誓言,历经岁月从未改变。当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传开,杨根思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了杨根思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同学“学英模、爱英模”的热情。

杨根思小学强化师生牢记“三个不相信”精神,结合实际,在教师队伍中提出“不相信有教不好的学生”,鼓励学生“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和目标”,使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多次获得上级教育部门表彰。

为了更好地学习英雄先烈,杨根思小学建立杨根思英雄中队,市八一路小学以杨根思部队杨树朋、李磊命名维和烈士英雄中队,全市20多个英雄中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导和激励了广大少先队员爱党爱国豪情和崇军爱军热情。

“育文韬武略少年,铸精忠报国之魂”,已成为许昌市上上下下的思想共识。共青团许昌市委、市文广旅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还联手开辟10条红色研学路线,让孩子们在革命先烈的生命和热血组成的壮美画卷中,充分感受杨根思“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思想内涵,同时,依托全市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军事体验式、情景演绎式轮训试点,全程实行半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弘扬英雄精神,下“滴水”之功,收“穿石”之效,让广大少年队员锤炼成为不怕苦、不畏难的小英雄。

编辑:王   婵  刘   方    校对:常    烨

责编:肖   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