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抓牢开花结荚期 大豆增产有底气

本报讯 (记者 武芳 通讯员 任建军 荆慧娟)当前,我市大豆已陆续进入开花结荚期,这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做好这个时期的大豆田间管理?7月30日,记者采访了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技术团队的专家。

专家告诉记者,此时管理须聚焦三大核心:促进开花结荚、预防植株早衰、防控病虫害。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广大农民朋友要积极开展抗旱浇灌,推进单产提升,抓细抓实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

具体管理建议为:一是科学调控水分。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水的临界阶段,要将土壤含水量稳定在60%—70%,保持土壤湿润。近期干旱天气呈加剧趋势,当叶片出现“翻白”现象时,要及时灌溉(建议采用喷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确保水分供应精准适度。二是精准补充养分。对长势偏弱的地块,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及时为植株补充氮素,助力其健壮生长;同时,喷施叶面肥(含磷酸二氢钾及铁、硼、钼、锌、锰等中微量元素),满足花荚发育对养分的集中需求,促进结荚饱满,提高产量。若遇高温天气,可将磷酸二氢钾与芸苔素内酯配合使用,既能提升细胞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又能调节植株代谢,显著提升抗高温、耐干旱能力,为花荚稳健发育筑牢基础。三是强化病虫害防治。干旱天气下,虫害易呈高发态势,要重点防控食叶性、刺吸性及豆荚螟等害虫,严防其大规模出现。开花期尤其要关注刺吸性害虫的防治,及时喷施1—2次药剂,可有效降低“症青”发生风险。防治药剂可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螺虫乙酯等,喷施时注意科学轮换、合理复配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确保防治效果持续稳定。此外,要重点监测并防治白粉病和锈病,尤其在短时强降水后要加强巡查。推荐药剂: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四是科学安全施药。要选择符合规定的农药品种和剂量,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范操作,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农药中毒。施药时间要避开高温强光时段,建议选在早晨或傍晚,减少药剂挥发和降解,增强防治效果。利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时,每亩用水量不少于3升,飞行速度每秒不超过4米,确保喷药质量。条件适宜情况下,采用“一喷三防”技术,可节省人力物力,高效助力增产。

编辑:孙学涛  刘靖雯     校对:张文正

责编:杨仪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