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兆丰种业有限公司、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业企业在优质小麦、高产大豆、耐密玉米等育种领域持续发力;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已实现工厂化育种生产;
许昌市夏昌种畜禽有限公司的种公牛、河南秀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公猪供精能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河南鼎研泽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瓜果蔬菜种苗远销省内外;
……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我市以种业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企业培育为抓手,以成果推广效益为驱动,以基地建设为支撑,全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性种业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 成效显著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7月,热浪滚滚,长葛种业小镇鼎研212春播玉米观摩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种粮大户对鼎研212的田间表现赞不绝口:“这个品种抗高温,抗逆性强,耐密植、抗倒性好,去年比其他品种多打了二三百斤呢。”
“我们培育的玉米新品种鼎诺212,凭借优良性状和高产特性,市场推广300万亩以上,现在已经成为2025年河南省主推品种。”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岭自豪地说。
目前,该公司拥有玉米品种共16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小麦审定品种4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瓜菜登记品种251个,鉴定品种13个。
“我们的大豆品种许科豆一号和小麦品种西农511两个品种成为2025年河南省主推品种。”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朝印满脸喜悦地说。作为我省唯一获得大豆育繁推一体化A证的企业,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已自主选育8个国审小麦品种、10个省审小麦品种,以及6个大豆品种,其大豆种子繁育销售量稳居全省第一位、全国领先。
此外,许昌市夏昌种畜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种公牛站,深耕牛冻精行业16年,年产牛冻精350万剂,产值7000万元,为河南省四大牛冻精企业之一;河南秀博科技有限公司存栏种公猪1700头,年产种公猪精液800万袋,可实现产值3亿元,为生猪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夏大豆新品种许豆1201,增产潜力大,在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中,连续两年增产点率超过80%。襄城县红薯常年种植面积22万亩以上,全县育苗能力达到6亿株,成为蜚声中原的“红薯育苗大县”。
小小的种子,蕴含着种业振兴的巨大能量。在许昌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专业的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如同执着的探索者,在种子研发、选育、繁育等领域深耕细作,成果斐然。
截至目前,许昌市持证种业企业37家,其中A证企业1家,B证企业5家。2020年以来全市国审玉米品种6个、省审玉米品种4个,国审小麦品种7个、省审小麦品种18个,省审大豆品种10个。
人才支撑 创新发展
种业振兴,关键在人。创新是现代种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激荡种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打造种子“农业芯”格局?
在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厂房里,菌丝在培养瓶中悄然生长。“我们的《食用菌生产和保鲜加工关键技术》被评为2025年河南省主推技术,研发的‘阿凡达蓝平菇’‘许白2号白灵菇’等10多个新品种,已推广到39个市(县),创造社会效益50多亿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是全国首个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液体瓶栽示范基地,而且带动了周边300多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我们每年的科研投入有700多万元。我们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基础研发与人才优势深度合作,通过审定大豆新品种10多个,大豆种销量跃居河南省第一位、进入全国前十。”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灿伟说。
在建安区陈曹乡柏杨社区,81岁的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教授刘秉华在这里开展田间试验育种已有8年。他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科技进步团体奖”。今年,他在试验田里播种小麦新品系180多个,其中2个新品种被选中参加国审试验。
“我们公司科研人员有博士8人、硕士16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研育种研究人员28人,检验技术人员8人”。河南鼎研泽田农业有限公司科研负责人介绍。
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但加大对生物育种的科技投入力度,而且致力于挖掘种子增产潜力,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与村民签订“订单式”育种及劳务协议,实现成果就地转化、品种就地推广,以种业为链长,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助推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
项目带动 资源保障
走进襄城县万亩大豆制种基地,一望无际的大豆制种田长势良好。在国家大豆制种大县项目的带动下,我市以襄城县为核心区,实施“一核心、六基地、五大工程”,建成年产1200万公斤的全国一流大豆制种基地,树立起国家级大豆制种标杆。
目前,全市小麦、大豆制种基地已达42万亩,制种产量1.4亿公斤以上。其中大豆供种能力0.225亿公斤,居全省第一位。
由河南鼎研泽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许科种业有限公司、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承担的辣椒、大豆、平菇3大品类省级良种攻关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已有5个品种通过国审,8个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在许昌,2400余份小麦种质、2000余份大豆种质、1500余份玉米种质被精心保存;1500余个食用菌杂交菌株、3000余个辣椒新组合、2758个大豆优异单株,正等待着成为“明日之星”。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种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聚力科研攻关,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种业科技成果双向对接机制,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许昌市黄淮种业科创产业园,未来将引进一批高科技育种企业入驻;长葛种业小镇的工厂化智能育苗厂、全自动种子加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良种攻关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市种业发展中心秋作物展示田里,45个玉米、120个大豆、50个花生新品种正在茁壮成长,已为秋季“看禾选种”做好准备。
“9月,河南省黄淮海大豆地展博览会将在许昌召开,120个新品种要‘比武亮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充满期待地说。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这粒小小的“许昌种”,承载着粮食安全的重任,更在中原大地上书写着“种育未来”的壮阔篇章。
编辑:李梦源 刘靖雯 校对:张良
责编:杨仪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