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红色“固根基”文明“润乡魂”

日前,在襄城县麦岭镇东高庄村高金城烈士故居内,麦岭镇岗西中心小学的师生聆听1937年那段惊心动魄的营救故事。高金城在甘肃张掖开办福音堂医院、冒死救助红军战士的壮举,让孩子们眼中泛起敬佩的光。

这座修缮于2022年的故居,如今成了镇上最火的“文明课堂”。每逢重要节假日,麦岭镇都会组织党员干部来此重温入党誓词,在陈列着药柜的展室里热议移风易俗的新办法。

“高金城烈士当年办学堂、开医院,就是要打破旧时代的枷锁。”麦岭镇东高庄村党支部书记、讲解员张亚培轻抚着展柜说。去年以来,已有800多人次来这里感悟红色精神。这种革新的力量,正悄悄浸润着东高庄村的每一个角落。

这几天,东高庄村的一场丧事成了乡亲们口中的一段佳话。村民高某离世后,其子女主动找到村红白理事会说:“不请乐队、不摆阔宴,就请帮忙的乡亲吃顿大锅饭。”老人的儿子说:“俺爹一辈子节俭,咱得顺着他的心意,给村里带个好头儿。”如今,在麦岭镇东高庄村,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不是新鲜事,邻里间比排场的少了,比谁对老人更贴心、谁干活更实在的多了。

这样的转变,离不开镇里的“组合拳”。麦岭镇全镇29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老党员们揣着修订后的村规民约,挨家挨户算“文明账”:“彩礼少点,小两口儿日子更稳;宴席简点,邻里情分更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志愿者们用方言讲着“厚养薄葬”的故事,村里的大喇叭反复播报着“婚事新办”的倡议,一点一滴帮乡亲们转观念、改习惯。

走在镇主干道上,路灯灯箱上的“乡村光荣榜”格外亮眼:扁担李村的郭军亭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妻子,是家喻户晓的好丈夫;岗西前街社区的丁秋娥热心公益、传承好家风,“文明家庭”的标牌在她家门前闪闪发亮。去年麦岭镇评选出的52户先进典型,就像52颗种子,把文明新风吹到每个角落。

暮色渐浓,东高庄村的戏迷正在村文化广场上唱着新编的《高金城颂》。队员付彩妮说:“以前这个点儿总有人聚着打麻将,现在大家要么来唱戏,要么去跳广场舞,吵架拌嘴的都少了。”远处的烈士故居仍亮着灯,讲解员还在给几位晚来的参观者讲述那段红色往事……

“下一步,我们要把故居的红色资源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起来,计划培养一批宣讲员,让老党员、好媳妇用亲身经历讲新风。”麦岭镇党委书记岳浩说。

编辑:刘磊  刘靖雯     校对:孙辉

责编:毛志刚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