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实体经济做优做强

——《许昌市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兴则经济兴。

许昌一直有着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程紧抓不放,先后研究制定了《许昌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许昌市促进发制品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措施》《许昌市“外贸贷”融资业务管理办法》《许昌市出口退税资金池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让更多企业来到许昌、留在许昌、扎根许昌、兴业许昌。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在抓改革破题、促服务升级、用数字赋能、以法治护航等方面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聚焦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对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全市营商环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内生动力、激发经济活力,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我市又研究制定了《许昌市打造“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通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外地企业愿意来、已经来的企业留得住、在许昌深耕多年的企业发展好。

《三年行动方案》着眼于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解决制约经营主体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破解突出问题四大攻坚行动,纵深推动关键领域八大创新举措,深入实施为企办好七件实事,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在许昌、留在许昌、赢在许昌。

为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见成效,《三年行动方案》还搭建了营商环境牵头部门常态化会商,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奖励,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全程参与的靶向监督,以及经营主体对政府职能部门、重点科室的反向评价等五大长效工作机制,为各项举措推进提供多维度保障,持续擦亮“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以作风建设新气象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总体目标

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内生动力、激发经济活力,全面开展破解突出问题四大攻坚行动,纵深推动关键领域八大创新举措,深入实施为企办好七件实事,持续完善营商环境五大长效机制,解决一批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赢商莲城·许君以昌”环境品牌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在许昌、留在许昌、赢在许昌。

一、实施营商环境四大攻坚行动

1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攻坚行动

●推行“扫码入企”新模式。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实施联合检查、联合执法,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落实“执法检查免陪同”。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上级明令要求外,行政执法部门入企检查不得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出面接待陪同。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各涉企行政执法部门根据经营主体合法经营、信用记录等,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动态调整。

●推广“服务型行政执法”理念。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经营主体和中小微企业首次、轻微违规行为首违不罚,可采取警示、教育、劝导、约谈等方式予以处置。

2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攻坚行动

●打造高水平数字政务。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多领域场景应用,实现更多事项智能审批。

●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深入推进自建审批业务系统整合融通。

●加快推进“综合窗口”建设。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等本地特色“一件事”。

●做实做优帮办代办服务。建立健全帮办代办体系,开展项目建设帮办代办服务。

●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明确首问责任人及其职责,负责全程跟踪办理及结果反馈。

3开展“万人助企”纾困解难攻坚行动

●优化“万人助企”帮扶模式。开展重点企业包保服务,依据企业需求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化”帮扶。

●畅通问题反映处置渠道。各部门定期汇总研判投诉问题,形成“受理—处置—督办—反馈”工作闭环。

●提升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水平。优化升级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平台,推进涉企数据汇聚共享,保障惠企政策落实。

●建立奖补资金拨付“直通车”。对全市涉企奖补资金全面摸底自查,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奖补资金拨付机制。

●强化追责问责。建立健全惠企政策资金落实举报查处机制。4开展园区服务攻坚行动

●加强招商业务能力培训。制定年度招商业务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招商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建强园区基层服务队伍。配齐配强园区及商务楼宇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实施“窗口+直通车”服务模式,推进专业服务力量下沉,实现全覆盖。

●推行重点项目“服务包”。推进项目招引、立项审批、开工建设、落地达产等全链条“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

●实现便企行政复议点全覆盖。畅通企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建立行政复议受理前、审理中、决定后相衔接的“一揽子”纠纷解决机制。

二、推动营商环境八大创新举措

1推进建设工程施工许可“集成办”

对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临时)等集成办理。

2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

灵活确定土地供应方式和使用年限,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3拓宽“一业一证”改革

在餐饮、超市、药店等行业率先推行经营主体“一业一证”改革,有序扩大适用行业范围,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证准营”。

4深化市场主体身份码(企业码)改革

持续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和市场主体身份码(企业码)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应用。

5推行企业跨区域“一照多址”

探索在不涉及行政许可的行业领域推行企业跨区域“一照多址”改革,企业可自主选择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或办理跨区域“一照多址”备案。

6依法探索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改革

夯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厘清专家评标和招标人定标的职责定位,依法依规探索开展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改革。

7扩展“许证闹钟”服务事项

探索建立“无感续证”工作机制,按照成熟一批、纳入一批原则,逐步增加事项范围。

8深化建设环评和排污许可改革

探索推进建设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改革,为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三、实施为企办好七件实事

1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迭代升级“许昌英才计划”,聚焦产业、高校、基础教育等领域,分类细化引才举措,加大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许创新创业。

2开展“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

推动“培训—评价—就业”协同联动,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针对性,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发布、精准供需对接、政策咨询指导,实现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3做深做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

保持信贷供给,完善内部机制,强化保险保障,加强协同发展,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

4推行工程项目手续一站式办理

在政务服务大厅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实施建筑许可、综合竣工验收一站式服务。

5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

加大政务数据信息共享力度,推动不动产登记交易、税费同缴、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法院、公证机构等系统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企业登记业务全程网办。

6打击牟利性职业投诉举报

强化部门协同,对确定属于非生活消费需要的投诉行为和利用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依法依规建立黑名单制度,有效遏制恶意滥用举报权利的职业索赔行为。

7营造清朗健康舆论环境

对编造传播虚假不实信息、以处置负面信息为由要挟企业合作等问题,开展“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企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

四、建立营商环境五大长效机制

1.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

2.完善奖励工作机制

3.健全线索移交机制

4.强化靶向监督机制

5.推行企业反向评价机制


编辑:兰民  刘靖雯     校对:艾文

责编:杨仪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