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许昌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
核心提示
走进博物馆聆听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展览与文物“亲密接触”,将新奇有趣的文创产品带回家……暑假期间,去博物馆逛一逛成为人们旅途中的“必选题”,“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潮流。
“文博热”何以一燃再燃?8月8日,让我们走进许昌博物馆,一起探寻这场双向奔赴的文博之旅。
暑期“文博热”持续升温
“每个暑假,我都会带孩子在旅途中逛逛当地的博物馆。”当日,刚带孩子从河北旅行回来的市民张芳说,她和孩子都很喜欢逛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亲眼见到课本中的文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新鲜的学习方式。
“唐朝以博大的胸襟,吸引不同国家的人沿着丝绸之路前来寻求知识、寻找财富、实现梦想……”张芳还一边翻着手机里的照片,一边给记者介绍他们在河北博物院“天下长安——唐代文物精品展”的见闻。
其实,博物馆就像一本翻不完的书,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深邃。每到假期,不少父母和孩子选择一起参观博物馆,共度亲子时光。
“大家看,这尊大型石雕名叫双翼石辟邪。这尊双翼石辟邪长230.8厘米、宽101厘米、高202.8厘米,是用整块青灰石雕琢而成的汉代文物,距今有2000多年,是许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许昌博物馆内,讲解员一边讲解,一边带着游客沉浸式透过文物了解许昌文化。
眼下正值暑期,许昌博物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三楼“许州记忆”展厅内陈展的汉博山盖陶薰炉前,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许昌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让游客仿佛打开了“时空之门”,为许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折服。
“自进入暑假以来,博物馆的人流量大幅度提升,以学生群体居多。现在每天的人流量在2000人次左右。”许昌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裕告诉记者,为了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许昌博物馆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并采取增加开放时间、优化参观路线、增派工作人员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在许昌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展厅内,参观者们穿梭于各个展柜之间,认真欣赏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沉浸在历史的记忆中。
爆款文创不断“出圈儿”
越来越多的家长利用暑假带着孩子到博物馆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传承。年轻人则把博物馆当作一个社交场所,获得悦己悦人的情绪价值。“去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文物无言,如何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是吸引人们“和博物馆深度接触”的关键。
以前,国内许多文博场馆文创产品匮乏,最常见的不过是一些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图书和印有当地风光的明信片。随着“文博热”的兴起,各地博物馆纷纷发展了丰富的文博创意产业。
诸如河南博物院创意无限的考古盲盒、山西博物院萌气十足的晋侯鸟尊玩偶、甘肃博物馆憨态可掬的铜奔马玩偶、苏州博物馆“走红”全网的吴王夫差宝剑挂件……这些既接文气又接地气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引发了新一轮消费热潮,让“文博热”一燃再燃。
“这是我买的文创产品,是不是很有特色?”当日,在许昌博物馆内,来自山东的游客刘女士向同伴展示自己购买的文创产品。
“孩子平时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对三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带他过来了解三国文化。”刘女士说,他们在许昌博物馆有非常好的体验,对孩子的触动蛮大的。
近年来,许昌博物馆将馆藏文物的文化IP整合融入文创产品,开发出一批精美雅致、辨识度高的文创产品。比如瓦当象棋、四灵玉佩、画像砖丝织品、石辟邪摆件、汉画帆布包、许昌博物馆书签、石辟邪纪念银币等。许昌博物馆也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和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委会成员单位。
“这些文创产品把博物馆里‘高冷’的文物,变成了可触摸、可佩戴的‘生活搭子’,让历史不再是书本里的冰冷文字,而是能融入生活日常的‘随身记忆’。”来许昌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李强说,这些价格亲民、设计灵活的文创产品,让年轻人用几十元钱就能“拥有”一段历史。
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暑期,部分博物馆、文化馆人流如织,有些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张裕说,其中,许昌博物馆组织的“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备受欢迎。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小朋友,用稚嫩却流利的语言,向参观者讲述曹操练兵、关羽灞陵桥挑袍等三国典故。
“文博热”何以一燃再燃?从需求层面看,人们出游从“泛观光”向“精体验”升级,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化、文化味、科技感。从供给层面看,文旅融合打造了诸多新业态,科技赋能催生了不少新场景。供需双向奔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出游意愿,提升了各大文博场馆的热度。
近年来,许昌博物馆精心打造了“许之昌”三国文化沉浸式专题展数字化项目,以许昌历史脉络为轴线,将展品和地域文化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展示,既增强了展示效果,又提高了展览品质,成为城市游览打卡的热点。
许昌博物馆还以传统节日、三国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有效丰富了博物馆展览供给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加强“流动博物馆”建设,开展“文化遗产城乡共享行动”“文明探源我来说”和“许博‘魏’你来”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乡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以前总觉得文物就是被放在展示橱窗里,只能隔着玻璃让人欣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现在博物馆将文物元素巧妙地融入这些日常小物件中,打破了我对文物‘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让文物元素和生活元素真正结合在一起。”游客魏韦对购买的几件文创产品爱不释手。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它记录过去,更映照未来,通过展览和活动阐释历史文化、呈现社会变迁、凝聚精神共识,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为每个普通人提供丰沛的文明滋养。
【记者手记】
从“物的集合”到“人的连接”
“文博热”升温,“文创风”劲吹,其背后是当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也是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作为城市文化空间,博物馆承载着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近年来,许昌不断构建博物馆与旅游、休闲、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态,让博物馆从过去单纯的文化展示橱窗,发展为集看展、互动、消费、社交、休闲等于一体的平台,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历史文化。
编辑:赵 欣 杜鹏勃 校对:王 婵
责编:肖 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