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香蒲”系五色线穿虎头鞋 出嫁的女子还要回娘家

2018-06-15 09:55:11 来源: 许昌网 作者: 记者 毛迎 文/图

端午节将至,这两天,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卖粽子、糖糕的摊位多了起来。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位于中原腹地的许昌都有哪些习俗呢?6月14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作协副主席、民俗专家韩晓民。他说,传统节日中,名称最多者当数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沐兰节、龙舟节、五月节、女儿节等,各有说辞。“中原地区称端午节为‘五月挡五’,即农历五月挡五毒的节日。蛇、蝎、壁虎、蜈蚣、癞蛤蟆被称为五毒。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月初五是毒月中的恶日,很不吉利。民间的说法是毒物在毒月的恶日最猖狂。因此,人们要在端午节这天采取各种措施,阻挡五毒的侵袭。‘五月挡五’的名称很具体,也很别致。”韩晓民说。

穿戴有讲究

戴“香蒲”、系五色线、穿虎头鞋

“这么多款式的香包,总有一款适合你。你看,这种大香囊可以挂在车里,使车内空气更清新;这种虎形香包给小孩子戴最合适……”当日,在市区劳动路,一名商贩用车拉着几十种香包沿街兜售,引得路人纷纷驻足选购。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香包?除了挂香包外,在穿戴上还有什么讲究?

这两天,不少市民去农贸市场买菜时,都会顺手购买一把艾叶。韩晓民表示,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艾叶。艾叶散发的香气很独特,有药用价值,民间认为它能驱毒辟邪。“在门上插艾叶是为了守好门户,然后把身体保护好,佩戴‘香蒲’是主要手段。人们用彩色的布料缝制香囊,将菖蒲、艾叶等中草药填充其中,把口缝住,称‘香蒲’。‘香蒲’有方形、菱形、鸡心形等,色彩艳丽,挂在脖子上很好看,且暗香袭人。后来,‘香蒲’成了饰品和赠品,流行更广,种类更多。放在衣服口袋里的称‘香包’,挂在脖子上的称‘落蒲’,送给情人的称‘荷包’。”韩晓民说。

韩晓民称,古代玄学中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方位是西、东、北、南、中,对应的颜色是白、紫、红、黑、黄。除了佩戴“香蒲”外,端午节早上,母亲还要在幼儿的脖子、手腕、脚脖子上系五色线,称“系长命线”。把白、紫、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细线合在一起,可以阻挡毒物的侵袭。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端午节的香包等饰品多以虎为主题,这是为什么呢?韩晓民说,按照民间习俗,端午节前几天,母亲或祖母要用黄布缝制枕头和幼儿鞋子,枕头和鞋子上通常会绣老虎图案,称虎头枕、虎头鞋。老虎为百兽之王,谁不怕它?端午节这天,白天穿着虎头鞋,夜里枕着虎头枕,自然驱邪避毒。

饮食很丰富

粽子、鸡蛋、大蒜不能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是要包粽子或买粽子。韩晓民说,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吃粽子和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不已,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人们一边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一边把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鱼鳖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人纷纷效仿,久而久之,饭团演变成了粽子,划船发展成为龙舟比赛。有些地方没有大的河流湖泊,连小船都很少见,所以只吃粽子、鸡蛋,不划龙舟。

“吃大蒜也是为了驱毒。端午节前后新蒜长成,水煮之后味道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可以‘除风邪、杀毒气,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自古以来,人们视大蒜为消炎杀毒的上品。端午节又叫‘夏节’,夏日天气燥热,容易生病,吃大蒜‘拔毒’很有必要。”韩晓民说。

回娘家走亲戚

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

“粽子和糖糕怎么卖?”

“刚出锅的糖糕,热乎着呢!糖糕论斤卖,粽子是按个卖的。”当日11时许,在市区文化路一个卖粽子、糖糕、麻叶等食品的摊位前,顾客一个接着一个。16元一公斤的糖糕,有些人一次买两三公斤;1元钱一个的粽子,一次买二三十个。买这么多吃得完吗?记者按捺不住好奇心,上前讯问,原来是当作礼物走亲戚用的。

“许昌有这样的民间习俗,端午节前几天,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串亲戚,称‘走五月挡五’。所带礼品是粽子、鸡蛋、糖糕等。由于鸡蛋比较容易破,不方便携带,后来渐渐演变为用变蛋代替。”韩晓民说。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煮鸡蛋、大蒜。韩晓民表示,这是农耕文化的一种表现。农谚说“五黄六月争回耧”,意思是从庄稼地这头儿走到那头儿的时间都不能耽误。端午节正处在麦收、夏播时节,早晨,家家户户煮粽子、大蒜、鸡蛋,煮熟即食,不费事。美美吃上一顿之后,就要赶紧下地干活儿了。


附件: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