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网 > 县区 > 禹州市 >正文

以针为笔绘锦绣

​ ——顺店刺绣发展掠影

2020-11-12 10:32:39 来源: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刺绣展演

现代刺绣工艺

传统刺绣工艺

活灵活现



□本报记者 王增阳

通讯员 姜红旭 文/图

锦绣山河,万花如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刺绣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在《诗经》中就有“黻衣绣裳”的描述,考古出土遗物甚至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刺绣技艺已发展得相当高超,多应用于日常生活;唐宋刺绣工艺向精致化方向发展,形成日用型和观赏型发展体系;明清时期,在宋绣的基础上,各地刺绣采用丰富的针法和题材,形成各具风格的艺术流派。中国的刺绣文化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既实用又美观,凝聚着智慧,洋溢着才思,饱含着情感,展现着技艺。而长久流传于禹州市顺店镇的刺绣技艺,是刺绣艺术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顺店刺绣的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于宋代。当时,北宋建都开封,汴绣之盛,显赫一时。自那时起,顺店便有人开始拜师学艺,开启了植桑养蚕、煮茧抽丝的刺绣之路。至明朝时期,顺店刺绣的工艺日臻成熟,仅镇区就有数十家丝货行、染坊,数百家机户,上千架织机,数千名织工、绣工。“绿丝红绸银飘带,如林绣女飞针忙”堪称当时丝织刺绣产业兴盛的生动写照。

到了清代,顺店刺绣迎来了鼎盛时期,顺店被誉为“中原刺绣之乡”而扬名四海。顺店刺绣针法多,应用广,山水、人物、花鸟、龙凤,无所不能,绣品上至官服官帽、下至手帕鞋帽,无所不包。顺店刺绣虽始于宋代民间传统手工工艺,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蜀绣、苏绣的特点,逐渐形成了构图秀丽、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一跃成为全国的重要绣种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古装戏剧和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广泛普及,顺店刺绣产品主要为古装戏衣、秧歌衣和工艺饰品,布料色彩绚丽,图案设计新颖,产品工艺精湛。近年来,顺店镇的刺绣加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联户加工、专业化经营的新模式,刺绣方式由过去的手工刺绣逐步发展为以机绣和电脑绣花为主,绣品也由古装戏衣、手帕发展为织绣、舞蹈服装、工艺品、布景道具等40多类240多个品种。刺绣工匠也与时俱进,对技术精益求精,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为了传承发展刺绣文化,禹州市结合顺店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在该镇东部规划了占地约670亩的禹州顺店镇刺绣产业园,将顺店定位为豫西刺绣基地、刺绣文化特色之乡。目前,顺店镇有较大规模的机绣加工企业60家、手工绣企业40家,刺绣专业户1400余户,从事刺绣行业人员6000多人,辐射该镇39个行政村及朱阁、花石、火龙等多个乡镇,产品销往上海、天津、太原、石家庄、成都等地,不少绣品还出口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年销售额达1.7亿元。

顺店镇党委、政府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由镇文化站牵头,成立了20余支民间文艺队伍,积极探索刺绣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凭借精湛的手艺、新颖的图案、绚丽的色彩,顺店刺绣深受各地用户青睐,销量逐年递增,农民生活日渐富裕。

一业兴则百业旺。顺店镇产业联动效应处处可见,以刺绣产业为依托,带动与其相关的餐饮服务、运输服务、信息服务、休闲旅游等行业加快发展,进一步繁荣了城乡经济,实现了收益上的“乘法效应”。

责任编辑: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