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思想光芒照莲城(7)逐梦沃野 种出美好“丰”景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习近平

■本报记者 许廷合 牛志勇 谭宜姝 王威 文/图

玉米金黄,大豆“摇铃”,一幅丰收画卷正在田间地头徐徐展开。

10月12日,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收割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玉米的香味儿飘进种粮大户赵保献的鼻子里,站在地边的他露出满足的微笑。

年过花甲的老赵很享受眼前的美景。他随手掰下一根玉米棒细细端详着说:“一排有37颗玉米粒,从这排数起共有16排,亩产500公斤肯定没问题,又是一个丰收年!”

10 月9 日,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一位村民正在查看玉米收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组成部分,许昌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赵保献”,积极投身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日子越过越红火,描绘出千里沃野新图景。

▶省时省力 土里“刨金”有诀窍

今年61岁的赵保献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他退伍回村后,曾卖过馒头,收过粮食,但眼睛始终离不开这片土地。

对于种粮的辛苦,老赵心里记得很清楚:“以前起早贪黑拿镰刀割麦子,一天顶多收一亩地。那时路不好,我还记得拉着板车运麦子,拉到半路翻了车,真是又累又委屈。如今种粮是越种越有甜头儿了,国家政策好,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10 月9 日,赵保献在田间介绍秋收情况。

赵保献说,2004年前后,他看到周边乡村青壮劳力都进城务工,留守老人想种地却力不从心。对于种粮的账,赵保献有了新想法:种几亩地,产量仅够一家人的口粮,要种就种大面积的,搞规模化种植,或许是一条别样的致富路子。

2004年,赵保献承包了45亩地,拉开了搞规模化种植的序幕。2006年,他的种地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当年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随后,赵保献更是“大胆”拿出全部积蓄增加投入。如今,赵保献共签订了2000多亩土地流转协议,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管理怎样才能跟得上?

“机械化耍的就是农机具,啥能提高农业耕种效率,咱就是贷款也要买!”赵保献说,“作为种粮大户,要想在土里‘刨金’,必须依靠机械,科学种田。”

平时家人说给他买件衣服,赵保献听了就摇头,但对农业设备的投入,他分外“奢侈”:这些年来,先后购置了玉米收获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自走式喷杆喷药机、卷盘自动喷灌机、无人机等农机具30多台(套),累计投资超过300万元。2009年,赵保献成立了建安区保献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台无人机能顶10多个劳力,2000亩地用不了两天就能完成打药,而且喷洒均匀;一台卷盘自动喷灌机一天能浇50亩地,可代替二三十名工人……”提起这些种粮“利器”,赵保献如数家珍、一脸自豪。

和赵保献一样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好处的,不仅仅有种粮大户,还有许多普通的种粮群众。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今年59岁的建安区陈曹乡后孙汪村村民张新民说,现在种地“省时省力”,一个人就能把家里的十几亩地照顾好。

农机成为“好帮手”,颗粒归仓促增收。市农机发展中心生产服务科科长谭菲介绍,目前,全市机播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农机总动力达到409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到91.52%,农业机械化在持续增强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良田良技 丰产丰收有支撑

这两天,赵保献的心情格外好。秋粮丰收稳操胜券,依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使每寸土地进一步提高了“含金量”。

“玉米基本不减产,增加一茬儿豆,复合种植让咱种粮人有赚头!”赵保献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亩地收获玉米约650公斤,现在每亩地收获玉米500公斤以上、大豆100公斤以上,按照今年的价格,每亩地增加300元收入没问题。

科技助农,土地生金。在赵保献承包的地头边,竖着一块“建安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的介绍展板。展板上,市、区两级农业专家服务团的名字格外醒目。

对于赵保献来说,农技专家到地里查看,早已不是新鲜事。也正因为有了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赵保献才能抵御风险,获得高收益。他说:“今年受台风影响,咱河南不少玉米得了南方锈病。我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咱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就打电话提醒了。”

科技进地、稳粮增收,是赵保献的心声,更是全市的共识。

10 月9 日,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多台收割机在种粮大户赵保献承包的田地里收割玉米、大豆。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在位于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了一辈子地的尚水旺,做梦都想不到这片“靠天吃饭”的内涝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尚水旺说:“就拿种小麦来说,以前好年景每亩产量也不到400公斤,现在能达到550公斤。”

“种地不信科学不行,要想高产,还得靠科学技术。”建安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保明介绍,该中心服务团队常年深入地头直连农户,从新技术培训到新品种推广,更精准地聚焦产业需求、农民需要,让“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接通广袤农田的“地气”。

流转土地500多亩,建安区陈曹乡种粮大户万子荣算是种粮的“老把式”了。“人不亏地,地定不亏人。”万子荣说,“作为一名种粮大户,我将持续立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多种粮、种好粮。”

▶安心舒心 端稳饭碗有底气

丰收时节,秋高气爽,建安区五女店镇彭姚村的玉米田遍地金黄。

“玉米收割全程机械化,收获后直接晾晒或烘干入库,确保颗粒归仓。”10月12日,在彭姚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农机手苏大凯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一排排玉米棒被收割机吞入“腹”中,不一会儿,金黄饱满的玉米粒倾泻而出,将运输车装得满满当当。

苏大凯是许昌市建安区保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2016年在赵保献的动员下带机入社。除干完自家的农活儿外,苏大凯还可在合作社揽活儿,每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农机增效,农民增收。”赵保献说,该合作社不仅满足了社员种地需求,而且作业服务范围涉及建安区及邻县,每年累计作业面积近10万亩,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不少社员也成为种粮大户,走上了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

“谚语说‘货卖堆山’。我们合作社的粮食根本不愁卖,都是老客户来收粮。社员不愁种子、不愁销路,只管种地,其他事情都可以放心做‘甩手掌柜’!”赵保献兴奋地说。

据记者了解,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6923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94家,且正在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产销一体化经营、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

10 月9 日,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农机手正在收割玉米。

地里变化大,地外也有“新鲜事”。

谭菲介绍,为缓解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资金困难问题,近3年来,我市共争取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370万元。其中,今年争取补贴资金5607万元,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受益农户4501户。

规模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一旦有个天灾,投入会不会打水漂儿?看着手中的地越来越多,赵保献的心里也曾有“疙瘩”。后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让赵保献安了心。赵保献说:“政府免费给入上保险以后,咱种地没有后顾之忧,就更有底气。”

种地有甜头儿,赵保献的儿子赵银奇大学毕业后也从城里返乡务农,帮着管理合作社。“惠农政策好,种粮有奔头。”担任“种粮管家”的赵银奇,信心满满。

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目前,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75万亩左右,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280万吨以上。靠着种粮,在广袤的田野间,越来越多像赵保献这样的新农人,种出了幸福新生活。

“总书记说:‘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微风吹来,赵保献站在地头,看向田间,满怀希冀,“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

扫描观看视频和图文


编辑 龚政明 贾同岭 校对 樊迎喜

责编  杨   仪          终审  艾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