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带你探秘许昌“粮事”

2023-10-19 10:58:50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世界粮食日”带你探秘许昌“粮事” - 许昌晨报数字报

“世界粮食日”带你探秘许昌“粮事” - 许昌晨报数字报

核心提示: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幸福生活的根本,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基石。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中原粮仓”——许昌,有许多关于粮食的故事,比如“许下屯田”,以及很多和屯粮、运粮有关的地名。在“世界粮食日”之际,让我们一起探秘许昌“粮事”。

许昌与屯粮有关的地名

10月14日,记者来到市区新兴路碾上社区,河南三兵律师事务所律师寇伟刚告诉记者,旧时的碾上社区东南角有一个大碾盘,相传为曹魏时期曹军碾磨军粮所在地,因此该社区取名碾上。

其实,和屯粮、运粮有关的地名许昌还真不少。记者翻阅杨国勋编著的《许昌地名史话》发现,许昌最常见的地名有屯、营等称谓,这与曹操在许下屯田有很大关系。

如今,建安区以及与之毗邻的一些县市,有许多带“营”、带“屯”称谓的村庄。诸如,建安区的韩营、屯里等;魏都区的高桥营、老吴营等;鄢陵县的郭营、大营、西小营、前营、后营等,据说这些村庄都是当年屯田者的聚居地。

《许昌县地名志·南屯里》记载:“东汉末年,曹操屯田许下,这里是主要的军民屯田处,故名。至今,当地仍流传有‘扁豆扁,豌豆圆,军民合作来种田’等民谣。”

《魏书》记载:“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描述的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招募民众在许县附近屯田,收获粮谷百万斛,于是在州郡按照惯例设置“田官”,各自积累粮草。随后,记者来到运粮河街,这是一条挨着运粮河畔的小街道,街道虽小却历史悠久。说起街名的来历,还要从1800多年前说起。

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许,许昌成为东汉临时的都城。为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交通运输,曹操下令开挖了许多人工沟渠,彼时主要有“运粮河、枣祗河、艾城河、襄城运粮河、玛瑙河以及灌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许昌水系”。

百姓辛勤开河渠,舟行河上运粮忙。“运粮河街”四个字,定格了当时珍贵的历史画面。

碾粮食用的石磨。

古代“粮仓”常平仓

在古代,粮仓代表着国家的富足稳定,储存和发放粮食毫无疑问是天下大事。一般农户多用瓮、瓦罐等器皿储存粮食,大户人家、地主豪绅则有囤垛和廒间存放粮食。干燥、通风、避光、低温是古人储存粮食的秘诀。

那么,在古代许昌有大粮仓吗?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许昌自汉献帝建都以来,历代为州郡府治所。市区西署街为常平仓旧址,又称仓房街。何谓常平仓?顾名思义仓库也,实为州署粮仓。

早在西汉宣帝时代就建立了国家储备粮库,当时称常平仓。其作用为谷贱时加价买进、谷贵时减价卖出,平抑物价,便利民众。

以后历代多实行此法,以利于民。宋代也实行常平仓制度。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夏,大旱加蝗灾,接着又大雨成灾,反而“京畿谷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宋太宗指派有关部门官员,在粮食丰收时“增价籴贮之”。待荒年歉收,再减价卖出。

明清之际,常平仓制度逐步完善。明代官办的常平仓,也称预备仓,主要分布于地方州县。清代常平仓由地方州、县政府进行管理。其主要职能为售卖存粮平抑粮价、粮谷粮种借贷和慈善赈济。

许昌博物馆内有许多造型多样的汉代陶仓等文物,为常平仓制度进行了生动的补充。“许昌地区收藏的汉代陶仓造型多样、釉色丰富,个别陶仓的造型、纹饰比较罕见,可补考古资料上的空缺。”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告诉记者,西汉政权把储粮备战、备荒提升到治国之本的高度,在全国各地修建粮仓,出现了长安城的太仓、各县的县仓和常平仓等。

同时,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丧葬礼俗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厚葬之风流行。“事死如生”,用现实中经常出现的粮仓模型作为明器陪葬在汉代十分盛行。“圆曰囷,方曰仓”,汉代陪葬明器陶仓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形制之众,为历代之冠。

高标准农田迎来丰收时刻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昌这个“中原粮仓”也一直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着新的飞跃。

金秋时节,又到一年丰收季。行走在建安区广袤的沃野上,玉米成熟满目金黄,大豆“摇铃”长势颗粒饱满,农机穿梭在田野里轰鸣……一幅丰收的画卷正在高标准农田徐徐展开。

据了解,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许昌市“十三五”以来投入资金51.39亿元,集中打造“田地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新建高标准农田92.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52.6万亩,形成了全国平原井灌区连片规模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高标准农田好处可多了。”建安区陈曹乡的种粮大户万子荣说,过去是“浇地”,现在是“浇庄稼”,地里装上了固定式、绞盘式、地埋式等喷灌设施,从粗放式的“大水漫灌”到精准“喷灌”,省事又省心。

“科技让传统农业抖掉了‘土味儿’。”万子荣说,陈曹乡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采用统一选用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的“六统一”精细化种植模式,还用上了远程控制、自动测墒等新技术,让过去“靠天吃饭”的内涝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今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意见》,从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4个方面细化了15条支持措施,助力许昌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如今,许昌花生、小米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不仅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还走出了国门。


编辑:李 炎   梁倓坦      校对:樊迎喜

责编:王  婵                  终审:艾胜利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