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狮子头糖模具 见证襄城传统制糖业兴衰

2023-10-26 11:44:27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我要分享:

摘要:


本报记者 任佳琼 通讯员 于群涛

“此前常庄糖商多次出高价讨要这套狮子头糖模具,我们都没有出售,作为祖上留下唯一的手工制糖工具,我们留着的是对先人的一种念想。再者说,如果模具卖出损坏,或者丢失不完整,就没有收藏的价值了。”近日,今年68岁精神矍铄的许可全充满感情地向记者介绍家中珍藏的狮子头糖模具。

这套模具形似狮子头,长38厘米、宽35厘米,总计23块,除上下两块是单模外,中间21块均为双面模型,一次可制作168个狮子头糖,每块糖重30克左右。这套木质模具已历经近200年,经高低温、冷却冲洗、浸泡晾晒、反复使用数亿次,却依旧光亮完整、栩栩如生,涌动着鲜活的艺术生命,洋溢着淳朴的中州风情。

许可全是襄城县粮食局的一名退休职工。他之所以保存有这套制糖模具,是因为祖上有手工制糖的手艺。他的祖父靠着制糖手艺两次来襄创业,不仅让许师傅这一大家几代人扎根襄城,还在襄城传授制糖技术,成就了改革开放初期襄城县制糖业的繁荣昌盛。


部分狮子头糖模具。资料图片

初来襄城 创办制糖作坊

许可全的祖父许北辰,祖籍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养马寨村人,生于1895年8月,年轻时在开封朱仙镇“甜糖斋”当伙计,从“甜糖斋”学到了一手制糖技术。

1932年初春,许北辰带着许可全的父母和堂叔一行5人来到襄城县,在东拐街(现在的烟城商业街)租房三间,开办了“洧川制糖作坊”,主要生产经营青果糖、薄荷糖、螺丝糖、糖糕、狮子头糖和面鱼酥等食品,这也是当时襄城县首家食糖制品作坊。1948年1月,许北辰关闭了“洧川制糖作坊”,和许可全的堂叔一起返回了老家洧川。

再次回襄 传授制糖技术

时隔20年,即1967年冬,许北辰受襄城县茨沟人民公社常庄大队生产队集体办的制糖作坊邀请,以传授制糖技术师傅的身份再次来到襄城县。

当时,在常庄生产队集体办的制糖作坊发出邀请后,许北辰怀着一颗感恩回馈之心欣然接受,趁着冬、春农闲季节来到襄城县,在指导常庄生产队制糖作坊制糖的同时,也给襄城县手工制糖业培育了一大批新人。从1967年冬季到1969年春季短短两年时间内,常庄大队的手工制糖业经济由小到大、迅速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驱动下,襄城县乡办、村办、联户办及个体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以茨沟乡常庄村为代表的糖果加工产业凭借早期的制糖基础,趁势而上,脱颖而出,形成集约化经营的松散联合体——常庄糖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对外统一购进原料,统一召开商品交易洽谈会,统一定货,统一定价销售,分散组织生产。2000年,常庄村已有制糖、果冻、糕点作坊124个,从业人员821人,年产值1260万元,利税520万元。

襄城县制糖业经济的兴起,为繁荣全县市场经济、带动农民勤劳致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狮子头糖模具

见证襄城传统制糖业兴衰

许可全告诉记者,后来随着现代制糖技术设备的整套引进,手工制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家里用于手工制糖的各类模具因为保管不当遗失殆尽,目前仅剩下这一套狮子头糖模具。

据考证,狮子头糖模具始于清晚期,流传中原腹地偏豫东地区,是近代制糖食品的重要工具。这套工具的原材料为其他糖果的下游产品,即报废糖渣、长期滞销糖、受潮雨淋损坏的成品糖,因其无法销售,也不能再做果糖,经大锅煮沸融化,灌入狮子头糖模具中,待冷却到一定的温度,打开模具,将狮子头糖倒在青石板上摊开冷却,冷却成型就成了可以售卖的糖。

采访结束,许可全小心翼翼地摆放好狮子头糖模具。这套小小的器具,此时在许可全手中仿佛重如千金,因为它不仅仅是近代襄城县手工制糖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近代该县传统制糖业的兴衰,而且在研究近代襄城县乃至中原地区手工制糖业、木器雕刻、模具制造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和历史参考价值。



编辑:李咏梅  杜鹏勃    校对:刘操龙

责编:王   辉                终审:刘俊民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