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的战斗堡垒,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亲临河南视察,为河南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寄予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殷切期望。浓浓深情,凝聚民心民意;殷殷嘱托,激发奋进动力。许昌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实干笃行、开创新局。正值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许昌日报社在前三季《思想光芒照莲城》系列融媒体报道的基础上,于今日起推出第四季大型融媒体报道《思想的光芒》,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主题主线,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许昌的生动实践,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发展实践、凝聚强大力量,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本报记者 王志鹏 王永涛 吕科 文/图
寇苣平(中)与圆梦爱心粥屋志愿者在一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常抓不懈、丝毫不松,着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支撑。
▶建强堡垒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能力,直接关系基层治理的成效。
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区老城区,辖区有23个居民小区108栋楼、常住人口3000多户1万多人,人员复杂,庭院老化,管理起来难度相当大。为了服务好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该社区以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马静为首的党员亮明身份,深入群众、贴近服务,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写满群众生活常用服务和社区负责人电话的公示牌,在各个庭院立起来;近3000册群众档案建起来,超过3000件群众实际困难得到及时解决;开设社区幸福大食堂,服务社区所有60岁以上和12岁以下的居民,切实解决“一老一小”吃饭问题……
在东城区邓庄街道办事处空港新城社区的缝纫工厂内“,嗒、嗒、嗒”的电动缝纫机声响个不停。十几名空港新城小区的居民,正在紧张地忙活着自己手中的活儿。
“我们这个缝纫工厂刚开始运行1个多月,主要就是为了方便不便外出务工的居民。”该社区“90后”党支部书记支艳说,办好缝纫工厂是该社区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就是帮助在家带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的居民,使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兼顾“钱袋”和“后代”的问题。空港新城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社区,该社区有近1万人。为了给居民服务好,该社区6名工作人员,建了超过40个微信群,随时随地关注居民的动态和诉求。此外,该社区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向日葵”课堂,开展烘焙、修理小家电、做手工等各类公益课程,让社区内的孩子在节假日放下手机……
“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党员是战斗员。堡垒战斗力强,战斗员斗志高,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支艳坚定地说。
七一社区和空港新城社区党支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均获评省级“五星”支部。近年来,我市各基层党组织争创“五星”支部,基层治理“微细胞”被彻底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持续提升。
据统计,全市2526个村和社区基层党支部中,“五星”支部创建成功38个,“四星”支部创建成功281个,“三星”以上村和社区基层党支部占比46.36%。
裴美莲(左)与村民拉家常。
▶党员带头为民服务无小事
基层治理,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强,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嫂子,今天晚上就大降温啦!家里的厚衣服够不够?菜、米、面囤的有没有?”12月9日,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党委书记裴美莲,走进自己分包网格居民陈火更家关切地问。
“为了彻底打通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最后一米’,我们村探索创新‘2·15’网格化服务模式。”裴美莲说。
“2·15”网格化服务模式,就是把村民按居住位置分片,划分为46个小组,每一个党员和一个村民代表分片联系15户村民,对分包的15户村民开展服务,确保政策不棚架、工作不落空、民意及时报。
“‘2·15’工作法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党员代表。‘2’就是这两个代表,‘15’就是15户村民。”裴美莲说。全村46名党员代表,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网格内15户居民大事小情,每名分包党员都要做到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
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的“老马调解室”里,不时有群众前来反映问题:“老马叔,我的要求也不高,也不要啥经济补偿了,让他们把俺漏水的地方修修就中了”“马叔,俺爸妈又生气了,咋也劝不住。”……
“老马”名叫马增杰,党龄55年。2009年退休后,闲不住的马增杰开始参与义务调解工作。“矛盾调解这个工作可不简单,它是给党站的思想岗,给人民站的正义岗,给法律站的前哨岗,给稳定站的门卫岗,给群众站的和谐岗。”马增杰说。
14年来,马增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0余起,收到121面锦旗、128封手写的感谢信。他还撰写了20余本40余万字的调解体会,骑行了5.4万多公里,蹬坏了3辆自行车。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市充分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
我市将每月10日、20日确定为市、县两级联乡帮村工作日,选派2737名干部,下沉一线,实现全市107个乡(镇、街道)2349个村(社区)全覆盖,以联乡帮村工作统揽基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
马静(中)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
▶共建共治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明天的温度特别低,路上有雨雪,大家都招呼好身体!咱还排好队,还是环卫工人优先啊!”12月14日早上6时许,天上飘着细密的雪花,位于市区文化路北段的圆梦爱心粥屋门口,已经有超过百名环卫工人和老年人排队等待。圆梦爱心粥屋发起人之一,魏都区北大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寇苣平,趁做饭的间隙,提醒大家排队注意防寒保暖。
6时,志愿者准备就绪;6时17分,爱心粥和馒头发放完毕。党员志愿者郭国申,将统计的就餐人数232人、发放馒头462个,以及当日参与的13名志愿者、3名党员,还有当日获得的捐赠全部公布在小黑板上。
“我们这个爱心粥屋2017年11月开始运行,到现在已经6年了。”寇苣平说,6年来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超过1.9万人次,其中党员4600人次;发放馒头、油条、包子、花卷馍超过42.4万个,就餐人数超过22.7万人次。
在七一社区幸福大食堂,每天中午都有社区内外的志愿者义务为前来吃饭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党员志愿者更是坚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饭上门。
空港新城社区的“向日葵”课堂,常年邀请许昌市科技学校和许昌学院的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传授生活技能。
“社区工作非常烦琐!但是核心是为群众服务!”支艳说,想要为群众服务好,仅仅依靠社区工作人员远远不够,必须紧密与志愿者结合,才能画好为群众服务的“同心圆”。
和寨村的“2·15”网格化服务模式,核心是党员代表,基础是群众代表。每名村民代表,都是由15户居民共同推举,任务就是为15户居民服务。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相互配合,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高效,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18年以来,全村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近年来,我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直接参与为民服务工作,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编辑:杨仪 杜鹏勃 校对:樊迎喜
责编:王辉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