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历史上的许昌宫在哪里吗?

2024-01-19 10:59:27  来源:  作者: 毛迎

我要分享:

摘要: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

核心提示

元旦假期,曹魏古城南城门外上演的大型实景剧《许昌宫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现场人山人海,一部部手机、一架架无人机记录下精彩的表演以及市民和游客观看演出的盛况,在网络平台引发强烈反响。

《许昌宫赋》气势磅礴,让人震撼,成为许昌三国文化游的亮丽名片。

该剧因何得名?历史上的许昌宫在哪里?本期《人文许昌》带您探寻曾多次出现在古籍中的许昌宫。

1.《许昌宫赋》因何得名?

今年元旦三天假期,曹魏古城共接待游客31.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0万人次以上。曹魏古城南城门外《许昌宫赋》的表演现场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华美的服饰、精彩的表演、扣人心弦的配乐等,《许昌宫赋》一幕幕场景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这部剧因何得名?

《许昌宫赋》的导演李哲表示,这部剧的名字是有历史可考的。曹操的主簿杨修、三国时期文人卞兰都曾作《许昌宫赋》。卞兰文中描绘的许昌宫是这样的:“入南端以北眺,望景福之嵯峨,飞栋列以山峙,长途邈以委他,见栾栌之交错,睹阳马之承阿……”在创作《许昌宫赋》这一大型实景剧时,主创人员希望它不仅有华丽的舞蹈或表演,更要展现许昌厚重的历史,还要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多方考证,取了《许昌宫赋》这个名字。

“这部剧从剧情到音乐,再到舞蹈等都是我们原创的,我们想做出专属于许昌的文化标签。”李哲说。《许昌宫赋》的核心是弘扬关公的忠义精神和曹操的爱才、惜才,并融入曹操有勇有谋的一面。比如,演武场练兵场景,并不是把常规的武术套路展现出来,而是通过一字长蛇阵、八门金锁阵等威风凛凛的阵型,展现曹军的实力。舞蹈部分则体现了曹操治下歌舞升平的场景。演员们跳的盘鼓舞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多有描写,如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傅毅的《舞赋》、建安时期文学家王粲的《七释》、三国时期卞兰的《许昌宫赋》等。

2.历史上的许都故城是什么样的?

辞赋《许昌宫赋》把许昌宫的景物、气势展示给了读者。那么,历史上的许昌宫在哪里呢?

在建安区张潘镇古城村,一片农田的下方掩埋着两座故城,下层是许国故城,上层是汉魏许都故城。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此后,汉献帝刘协在这座皇宫生活了25年。1800多年过去了,汉魏许都故城依然散发着璀璨的文化光束,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三国故事,品味曹魏文化。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就是许昌人俗称的“张潘故城”。“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厚重的三国文化,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一下子触摸到根。

1月14日,记者在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看到高大的阙门东侧有一片高岗,高岗上生长着树木,地上随处可见带着花纹的残砖碎瓦。记者拾起几片细细端详,不禁浮想联翩:眼前这些不起眼的碎片昔日筑起的是一座多么宏伟的宫殿啊!

“东汉献帝建安时期之都城和魏之东都,分内城、外城。”一旁石牌上的文字对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这样介绍。1932年出版的《许昌县志》内有一幅《汉魏故城遗址图》。根据该图,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故城处于小洪河和小运河交汇处,内城在外城的东南角,如今的古城、门道张、董庄、营王等村庄都曾在城内。据史料记载,城内的建筑除了街房、民宅、官署外,还有著名的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丞相府等。景福殿始建于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三国志·明帝纪》载,“九月行幸摩陂,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即明帝巡行亲临摩陂,整修许昌宫,兴建景福殿、承光殿。

汉魏许都故城的风貌,从当时的著名文人卞兰、何晏撰写的赋中可见一斑。

卞兰的《许昌宫赋》写道:“丹梁端直,明窗列布……绮组发花,翡翠生光,丹草周隅,灵木成行,非窈窕之至贵,孰能升于斯堂!”何晏的《景福殿赋》曰:“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琅。参旗九旒,从风飘扬。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可见当年的许都宫殿,是何等富丽堂皇。

3.汉魏许都故城遗址成为“国保”单位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献帝迁都洛阳为止,许昌作为一代帝都历时25年。魏文帝曹丕迁都洛阳后,仍以许为陪都。据史料记载,魏文帝曾多次“行幸许昌宫”。

岁月荏苒,沧海桑田。经过1800多年风吹雨打,昔日繁华的都城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黄土堆成的毓秀台,它也是汉魏许都故城在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

毓秀台西面是一个曾经驻扎过御林军的地方,叫营王村;南面的村庄叫城南董;西北方向的村子叫古城村;东北方向还有一个村叫城角徐,也是曹操大将徐晃的长眠之地。从这些村名上,人们可依稀感受到昔日魏都的气势与辉煌。

“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在毓秀台前的一通石碑上,刻着《过魏都》这首诗。1918年8月,一代伟人毛泽东路过许昌,特地与友人结伴登上毓秀台凭吊,并留下这首著名的诗篇。

20世纪80年代至今,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相继出土了四神柱础、铜司马将印、战国玉璧、汉砖、瓦当等文物,共计百余种上千件。柱础是一种建筑构件,俗称磉盘或柱础石,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基石。四神柱础材质为青石,刻有栩栩如生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像,是汉魏时期画像石中的上乘之作,据考为许都宫殿建筑构件,被核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万岁砖和千秋万世瓦当也是皇家御用之物,有力地印证了故城的存在。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见证一代帝都辉煌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承载着许昌厚重的文化。为保护这片遗址,1986年,这里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市文化局组织人员调查钻探,基本探明了内城城门、主要街道的位置;2006年,许昌县(今建安区)政府在毓秀台北修建了仿汉阙门,又对汉魏许都故城轮廓进行了绿化,设置了护栏。2013年,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单位。


编辑:李翊飒 刘靖雯   校对:李翊飒

责编:贾同岭       终审:刘俊民

附件: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