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裁春,红纸寄意。1月21日上午,在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居民孙宝梅手握剪刀,神情专注。一张张红纸在她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窗花便绽放在她手上。
“剪窗花啊,就是要有耐心,要静心。”孙宝梅微笑着说,“我退休后开始学剪纸,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想到这一剪就是十几年。”
今年77岁的孙宝梅,因为热爱剪纸,退休后在别人跳广场舞的年纪,却拿起剪刀开始自学剪纸技艺。“剪纸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手脑协调能力,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乐趣,丰富晚年生活。”
窗花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牡丹、十二属相、“福”字等传统图案,还能结合现代人物画、风景画等进行创作。为了剪出更多、更美的窗花作品,孙宝梅通过查阅书籍、报纸、杂志、观看视频教程等,逐渐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日常生活中,她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到美的图片、花饰等,都会留心用手机拍照,把花饰打印出来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每件作品都充满生命力和艺术感。
经过多年的积累,孙宝梅收集了很多窗花花样,整理成册,并根据花样创作了数百件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图案精美、寓意吉祥,还蕴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你看,这个窗花整体是‘福’字,福娃的形象藏在‘福’字的笔画里。”孙宝梅拿起一幅作品,向记者展示道,“整个图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美妙,而且寓意非常美好,能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很适合春节的时候贴在窗户上。”
在孙宝梅的指导下,记者也尝试了一把剪纸。虽然手法生疏,但在孙宝梅的耐心教导下,一幅简单的“春”字窗花还是顺利完成。拿着自己的作品,记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采访中,孙宝梅把刚刚剪好的“福”字窗花小心翼翼地贴在窗户上,每贴完一幅,都会后退几步,仔细端详一番,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阳光透过窗花洒在屋内,整个房间充满了喜庆、温馨的氛围。
“小时候过年家里都会贴窗花,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红红的窗花,贴在窗上、贴在门头,精美装饰纹样点缀其中,让新年变得更喜庆,年味儿也更浓了。”七一社区居民李大妈说。
张张红纸剪出红火新年,浓浓年味儿流淌在指尖。孙宝梅表示,她将继续坚持自己的剪纸爱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剪纸艺术,共同感受这项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孙宝梅说。
编辑:杨仪 杜鹏勃 校对:张良
责编:贾同岭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