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图为许昌裕丰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图为许昌烟机智能制造基地智慧仓储分拣车间。

图为许继电气零碳智能制造产业园机器人生产线。

科技创新促企业转型发展。

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挥舞翻转;车间里,屏幕上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仓库内,智慧仓储准确无误拣货、发运……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将数字技术嵌入生产各环节,带来提质增效的深刻变革,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

“一转带三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日前召开的全市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智能电力的龙头之城、品质消费的标杆之城、创新材料的规模之城、绿色生命的发展之城、数字经济的枢纽之城,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惟新者进,惟变者强,惟智者胜。许昌坚持把“一转带三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印发了《许昌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稳住工业基本盘、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

▶数字化转型引领,全方位赋能制造业转型

数字化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浪潮,正加速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提高制造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纺织工厂都是机声嘈杂、棉絮纷飞。然而,日前,在许昌裕丰纺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丰纺织)的智能纺织车间里,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拥有高端智能化纺织设备的纺纱车间,温度适宜,环境良好,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全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一根根细白的纱线在生产线的智能化运转中被卷绕、打包、装运……这是裕丰纺织改造后已投产运行的10万锭高端智能纺纱生产线。

在裕丰纺织工作20多年的李秀红,是该企业生产车间负责人。提起裕丰纺织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变化,她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投资3.5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更新换代,建成了3万多平方米的数字化智能车间,用工水平、人均产值、人均利税等在全国棉纺织行业均名列前茅。比如说,之前络筒车间每台机器需要用一名工人,现在一名工人可以同时管理四台机器。”

据了解,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万锭用工在65人左右。裕丰纺织万锭用工降低到了22人左右,极大地降低了用工成本,万锭产量提高2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乌斯特公报(世界纺织工业中对纤维等分类参考指标)先进水平,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纺纱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成了全天无人值守的“黑灯工厂”。

我市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印发《许昌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许昌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等政策文件,形成市、县联动,政企协同的工作推进格局;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动能转化;强化基础支撑,打造转型底座,实现市区、县城、乡镇及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

▶“高端化”突破,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首台(套)”这个专业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显得较为陌生,但是在工业领域,首台(套)是装备制造业实现高端突破的标志。

我市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全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去年,我市企业许继电气、许昌智能、黄河田中科美的5个产品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产品,同心传动等5家企业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许绝电工、德通智能获评国家质量标杆典型经验,环宇玻璃等5家企业入选省质量标杆。

如许昌智能自主研发的ESS型光储充一体化成套设备是该公司继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获得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后,又一次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新突破。这一设备主要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能源运维云平台等关键单元组成。产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在线监测与优化调度分配决策。该成套设备的核心单元累计取得10余项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经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鉴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设备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加了收入来源,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广泛适用于新能源车充换电站、多类型停车场、工业园区乃至偏远地区的微电网场景。

制造业高端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我市加速培育重点产业链,制定了《许昌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和16条分链方案,推动关键技术高端化发展和产品价值链高端化提升,同时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全市上下坚持抓大、扶小、育新,推动企业做大,引导“小升规”,扶持培育新企业,持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87家。

▶“智能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业态

流程标准化、生产自动化、数据实时化、管理智能化……近日,记者走进许昌裕同印刷包装示范园智能化生产车间,迎面看到的是技术工人正在电脑显示屏前进行“人机对话”,工业机器人精准高效挥动“手臂”,送料、裁剪、成型、搬运等工序一气呵成,不到20秒就完成一件高端包装彩盒产品……许昌裕同智能化生产车间在硬件设备方面,采用了自主研发组装调试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软件信息化方面,借助5G网络强大的数据传送采集功能,实现所有生产业务数据自动传输、自动采集、自动核算、自动监控。

许昌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同印刷)专注于消费电子包装及智能制造领域,为客户提供包装一体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及高端品牌,拥有华为、联想、小米、vivo、富士康等客户群体。

智能制造是包装印刷行业的大势所趋。初见成效的许昌裕同智能工厂,彻底解决了全包装生产全线自动化装备、质检、物流、管控等方面的问题。

一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市举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开服仪式,对1008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许继仪表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许继电气等4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工厂,许继仪表、首山碳材料获评省数字领航企业,中科森尼瑞等4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裕同印刷等5家企业入选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四达电力、德通智能获评省企业首席数据官试点,大张过滤、黄河旋风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首山碳材料、德佰特机电入选省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

我市提升许昌“智造”水平,高标准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高层次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优化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推动纵向整合资源、横向跨界赋能。

▶“绿色化”发展,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让企业的成本、能耗降下来,把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上去,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我们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环网柜、充气柜,环保绝缘开关设备研发迈出重大步伐,科技成果水平总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主研制40.5千伏系列环保干燥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在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基础上,提升了绝缘水平和散热能力。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通过精准量化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日前,提起企业绿色化建设,许继德理施尔电气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一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实施节能降耗行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我市对200家企业完成节能诊断,许继开关、新天地药业、许继德理施尔入选国家绿色制造体系,34家企业入选省绿色制造体系;平远新材料、新尚荣金属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许继仪表入选第一批省“零碳”工厂;许继集团入选省绿色微电网集成服务供应商(第一批)名单,许继电气、纽迈特入选省第二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许继集团、首山碳材料、裕同印刷获评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奋楫争先立潮头,乘势扬帆开新局。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引领、高端制造突破、智能制造提升、绿色制造升级等行动,驶向先进制造业发展“新蓝海”,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热词:“一转带三化”

名词解释:“一转带三化”中的“一转”指的是数字化转型,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三化”包括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高端化是指提升制造业的产品和技术水平,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智能化是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绿色化是推动制造业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3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体系;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2家企业获评国家质量标杆典型经验;2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领航”企业;14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车间)

5个产品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产品;5家企业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5家企业入选省质量标杆;34家企业入选省绿色制造体系

魏都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标杆;成功入选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榜单,居全省第四位;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观摩活动中,获得观摩小组、优秀企业数量“双第一”



编辑:李咏梅 张鹏     校对:张良

责编:杨仪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