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经开区召开大会,动员全区上下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

全力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

大力实施“57175”投资计划(即57个区级项目年度投资在175亿元以上;其中,25个省、市重大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40亿元以上);

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招引落地20个项目,总投资在90亿元以上;

……

2月14日上午,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召开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暨项目建设攻坚年动员大会,向全区释放项目攻坚的强烈信号。

“项目攻坚突破的成效决定着经开区发展的快慢、创新的快慢、转型的快慢。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到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是重构产业布局的关键力量,是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举措,是一场必须打好的争夺战、持久战和攻坚战!”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韩超的动员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经开区正在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攻坚的热潮!

“谋”——实施“57175”投资计划

抓好项目的前提是谋划,谋划需要在“吃透”优势、现状、政策等上下足功夫,弄清楚“有什么”“要什么”“干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项目谋划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有什么”——制造业基础优势、园区基础设施优势、企业家队伍优势是经开区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用足用好这一优势,深度谋划符合经开区实际的项目,在做大主导产业总量、拉长优势产业链条上必将迈出更大步伐。

“要什么”——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发展的薄弱环节,谋划“填平补齐”项目,重点立足现有规上工业企业,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链条延补建强上谋划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集群发展。

“干什么”——牢牢抓住机遇,从政策导向变化中谋划项目、从市场需求升级中发现项目、从经开区比较优势中挖掘项目,全力包装一批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项目,加快把上级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上级“大盘子”。

正基于“有什么”“要什么”“干什么”,今年经开区的项目盘子已经确定,大力实施“57175”投资计划(即57个区级项目年度投资在175亿元以上;其中,25个省、市重大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40亿元以上)。同时,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招引落地20个项目,总投资在90亿元以上。

“在许昌市、经开区两级‘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的强力政策支持下,我们深感自身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计划借助‘中原生命健康谷’的集群优势把氨基酸、核苷酸两个系列产品产业链拉长,依托自身优势,通过以商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入驻‘中原生命健康谷’,为许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许昌开瑞生物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士诚表示。

“招”——打造“大员上阵、全域出击”的招商矩阵

“在当前‘内卷式’竞争的大环境下,比拼超常规优惠政策已经没有市场,必须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与时俱进、把准定位,聚焦主导产业,统筹用好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和因应形势的新型手段,着力打造‘大员上阵、全域出击’的招商矩阵。”在说到如何抓实项目招商时,韩超说。

主攻产业链招商——聚焦电梯、电力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条,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集聚经开区,推动短链延伸、断链连通、弱链增强。创新发展局、投资促进局等部门要深入谋划、做细工作,聚焦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动态更新招商图谱,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中高端和关键环企业,持续提升产业链群能级。

挖掘企业潜能——充分依靠市场力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挥广大企业家在信息、人脉、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按照产业链设计以企招企、以商招商,说服更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经开区投资兴业,促进各产业链协同发展。要坚持扩存量与拓增量并举,一边对外招商、一边推销本土企业产品,既“眼睛向外”招大引强,又“眼睛向内”挖潜增效,支持西继迅达、富森生物等本土企业扩能倍增,支持龙正美发、卓基发制品等企业围绕“新材料、新工艺、绿色制造”等技术领域开展研发,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确保企业投资体量、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同步提升。

强化要素保障——以项目落地为导向,以全要素供给和全方位服务保障为切入点,聚焦人才、资本、数据、资源、基础设施配套等要素,系统谋划,打通“堵点”和“难点”,增强企业投资信心,让招商引资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经开区将尽快修改完善《2025年全员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以此充分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营造全域招商、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

“细”——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

洽谈的项目再多,签约的项目再好,不落地就等于“空招商”。

韩超在动员讲话中要求,经开区各级各部门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

做足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项目集聚,统筹各方资源、人才和力量,主动加强与各类投资主体沟通对接,提前介入做好规划选址、土地、能评、环评、安评、立项等前期工作,为项目尽早启动创造良好条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紧盯时间节点。一季度要比“开门红”,所有新建、续建项目必须倒排工期,实现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在50%以上;二季度要比“双过半”,必须强化措施,平稳有序推进,确保达到时序进度;三季度要比“攻坚”,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攻坚克难、迎头赶上;四季度要比“收官”,看谁能全面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加力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全程代办制”和“领导分包责任制”,重点项目要“一项目一专班”,实行清单式管理,持续强化项目调度推进,全力以赴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项目推进,加快项目实施。

“优”——用一流服务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把项目招进来是本事,抓优营商环境、服务好项目建设和发展更见真功夫。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扎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审批模式,持续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立起一个审批最少、效能最高的政务环境。

打造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平安经开区”建设,严厉打击侵害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强化跨部门协同,统筹整合涉企执法事项,放活企业的经营管理,支持企业自主经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打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真正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围绕企业和投资者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的工作模式,加强全要素全周期服务保障,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做到牵头领导、推进主体、配合单位、时序进度全部到位。

“项目建设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能不能实现攻坚突破,是对我们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最大检验。无论领导干部还是一般人员,都要在这个大局和大事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比业绩、比服务、比贡献,同心耕好‘责任地’,携手下好‘一盘棋’,步调一致向前进,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大干招商的热潮。”韩超表示。


编辑:王辉  杜鹏勃     校对:张良

责编:贾同岭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