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常吃的八宝饭 藏着“周八士”的故事

2025-03-21 10:33:26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八士岗素有“嵩岳余脉”之称。

镶嵌在教学楼里的“周八士故里”石碑。

说起“周八士”,大家会不会有些陌生?毕竟距离我们太久远了。不过,要是来到襄城县汾陈镇,周边村民都会给你讲“周八士”的故事。

那么,“周八士”是谁?他们的故里在襄城县吗?3月14日,记者跟随襄城县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襄城县汾陈镇,透过一方石碑、一个土岗,为您讲述3000多年前那段往事。

一块石碑,默默讲述千年故事

当日,在襄城县汾陈镇半坡店社区的小学院内,阵阵读书声回响在校园上空。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不少孩子冲出教室,围在乒乓球台前。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记者看到了一块石碑。

“这块石碑一直在我们学校,每次打乒乓球都能看到,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块石碑的故事。”正在打乒乓球的孩子说道。

记者看到,这块镶嵌在教学楼里的石碑上有“周八士故里”的字样。上课铃声响起,校园安静下来。半坡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闯科拿着一条毛巾,轻轻擦拭着石碑。

“这可是‘宝贝’,记录着我们村悠久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石碑,当年修教学楼时,村民一致同意让其镶嵌在楼体内。”李闯科说,他们村原来的名字就叫伯达村,应该与“周八士”有关联。关于‘周八士’的故事,老一辈都是口口相传,现在有这样一块石碑为证,大家更相信‘周八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很早以前,有一个姓伊的人迁徙到这里,依靠着文化河与岗西河的舟楫灌溉之利,开拓出一方乐土,渐成当地的名门大户。几百年间,他们同吃同住,一直过着大家庭的生活。

到商朝末年,“周八士”的母亲以长门长媳的身份来到伊家,四胎生下八个儿子,含辛茹苦养育孩子们成人,辅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

那么,史书上有没有关于“周八士”的记载?答案是,有的。

襄城县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宋惊涛告诉记者,史书上关于“周八士”的记载有很多。《汉书·古今人表》记载,周八士为周初人士;《逸周书》的《和寤》《武寤》两篇,都提及“周八士”。

《论语·微子》:“周有八士:名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尽管史料和史学家对“周八士”的身世生平没有详细记述,生活年代也说法不一,但周有八名才德之士看来是确实的。

为什么村民都传言“周八士”是四对双胞胎呢?

宋惊涛解释说,按照古代取字的规则,长子曰伯(庶长曰孟),次子曰仲,幼子曰季,其他孩子统一曰叔。如果不是双胞胎,又是亲兄弟,应该称为:伯达、仲适、叔突、叔忽、叔夜、叔夏、叔随、季騧。实际上,“周八士”的字是伯伯、仲仲、叔叔、季季,所以很可能是四对双胞胎。

一个土岗,成了人才输出“高地”

说起八士岗,是一块似山非山,聚风萃水的一方宝地,素有“嵩岳余脉”之称。

当日上午,记者沿着乡边小路一路走着,只见八士岗蜿蜒起伏,麦田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一处土岗、一片麦田、一群村民,合力谱写出一曲醉人的春之歌。

在宋惊涛的娓娓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八士岗之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许州志·山川》,上面曾经记为“伯达冈”。清代乾隆年间《襄城县志》记载:“八士冢,在县北三十里王落南。”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的《重修襄城县志·卷四·冢墓》也提到:“周八士冢。在县北三十里,殷庄西南二里余。伯达冈有八冢,相传周八士墓。”志上所记的殷庄为东殷庄。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表明“周八士”死后被埋于八士岗。

“原来,这里有八大坟冢,现在只剩下‘八士冢’这一处孤冢。”宋惊涛说,按照遗址,人们整理出了八士墓的相对位置。他们在台官李村西面较高的位置上,依岗的高低走向排列。

虽然原来八大坟冢一字排列的盛貌不在,但这里以无形的潜力,创造出厚重的地域文化,成了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襄城举人李恒考上进士,后步入朝阁。正是由于他的引领,襄城县才开启了“襄半朝”及明清两代进士53名、举人291名的辉煌年代。

此后200余年间,八士岗人杰地灵,文风盛起,俊彦辈出,名人荟萃,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人才之乡。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绍、张淮、付廷献三位名人。

一款美食,舌尖上的文化记忆

八宝饭想必大家都吃过,不过您不知道的是,这道美食和“周八士”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一起回顾3000年前那段朝代更替的故事。

周武王即位之前,深受古雅家风熏陶的这四对双胞胎同任周之虞官,在管理山泽中,山林茂盛,泽鱼兴旺,生态平衡,很有政绩。

清代王义夫《四书训义》曾提到,“周八士”是一母所生的四对双胞胎兄弟,同任西周的虞官,管理八方山泽。这说明,八士为庶民以上、公卿以下的官员是西周时期的人。

武王伐纣时,曾征询八士意见,八士以“神弃殷商,天助周兴”的鲜明观点支持正义战争。

鉴于他们为周王朝建立和巩固立下的历史功勋,《汉书·古今人表》将其列入历史名人序列的“中上”位置,视为“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衰”的一代“仁人”。

周武王成功推翻商朝,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国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在宴席上,王室的“疱人”创新地将八种珍品融合,蒸制出一种独特的美食,称为“八宝饭”,褒奖“周八士”的功绩,以此铭记那段历史。

西周建立后,伯达照管新主膳食,伯适专管朝廷郊祀天地之事,叔夜曾参与平定蔡叔之乱。仲突、仲忽曾受命教导幼主康王。季随开始也在成王身边服侍生活起居,后隐居山林,季騧则指挥了讨伐淮夷之战。

《论语·微子第十八》将《周有八士》作为最后一章,也并非无缘无故。《微子篇》第一章是《殷有三仁》,但这三仁的结局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都没有好下场。

两相呼应,《殷有三仁》代表了王朝末期,有志之士报国无门的真实遭遇;《周有八士》则是王朝开端,有志之士大有可为。

如今,八宝饭这道美食历经千年,流传全国,江南尤盛。

八宝饭不仅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至今,成为人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编辑:李翊飒 李铁凤  校对:李炎

责编:邓雷             终审:黄双燕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