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0:30:45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侯力强 文/图
我要分享:
摘要:
游客在北姚社区的油菜花田里拍照打卡。
春日的襄城县湛北镇北姚社区,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站在首山南麓极目远眺,成片的油菜花在阳光下翻涌着金色波浪,蜿蜒的红石小径与白墙灰瓦的民居相映成趣,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田间,镜头里定格下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这里曾是荒芜的山村,如今通过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在党建引领下激活资源禀赋,撬动了土地流转、农产加工、文旅融合的“金色链条”。
蝶变并非偶然。探访“全国千强镇”湛北镇的乡村振兴之路,从一片花田到万亩产业带的生长逻辑,恰是“党建红”引领“乡村兴”的鲜活注解。
“一朵花”激活产业链: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
过去,首山脚下连片的荒地是北姚人心中的隐痛。转机始于2019年,北姚社区党支部瞄准“首山文化旅游”战略契机,大胆提出“以花兴业”构想——利用荒坡荒地规模种植油菜,打造特色景观带,破解“有资源无产业”困局。
“油菜花周期短,但‘链’可以无限延伸。”北姚社区党支部书记康文昌算起经济账:春赏花海带动旅游消费,秋收菜籽榨油创收,秸秆还田肥地,还能为秋高粱种植腾出空间。沿着这条思路,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北姚益众实业农民合作社”,北姚以花为媒,相继与豫粮集团、正商集团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北姚益众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农旅一体发展,使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这真正实现了以特色产业替代传统农业,以绿水青山替代荒沟荒滩,实现了文化旅游齐“协奏”,一二三产同“并进”的融合局面。
“一条路”重塑乡村魂:生态颜值撬动“美丽经济”
沿首山彩虹环山路向西5公里,山前杨庄村的保鲜冷库前停满货车。“早上摘的黄瓜,中午进市区商超。”该村党支部书记魏建立揭开振兴“保鲜术”:党支部牵头建冷链,把蔬菜售价拉高20%,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四级户长姚建业刚调解完两户宅基地纠纷,他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生态颜值撬动了“美丽经济”。北姚社区与许昌学院共建产学研基地,推出红石雕刻文创、农事体验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200人次;村民姚玉娥组织的“红石腰鼓队”在油菜花绽放期间展演,成为文旅融合的“活招牌”;众多女性在亲友的陪伴下在这里打卡拍照、品鉴美食,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流量”转换为了“留量”。
“通过全域布局的‘旅游+N’模式,湛北镇实现了文旅联动、工业反哺和高效种养的多赢局面。”湛北镇党委书记任晓磊说,“黄金三角”产业反哺民生的策略惠及了广大百姓,东片13个村文旅联动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西片工业反哺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南片高效种养辐射了万亩良田。
“一股劲”凝聚向心力: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在北姚社区红石广场上,69岁的党员申国奇不时来到“党员示范田”里查看油菜长势,田埂边的公示栏清晰地记录着党员联户清单:结对的4户群众今年新增就业3人,化解土地纠纷2起。
这一幕正是襄城县湛北镇以党建“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之门的生动缩影。该镇13个村(社区)党组织100%获评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北姚社区、山前杨庄村成功创建河南省“五星”支部。
党建引领产生的“红色动能”正转化为湛北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任晓磊告诉记者,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中,湛北镇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改进做法,首创“五出”工作法,即出钱、出工、出原料、出场地、出主意,全镇上下形成“一股劲”,通过共建共治把湛北镇真正建设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出工”带来的作用尤为明显。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该镇把“三会一课”搬进田间地头,已累计成立21支志愿服务先锋队,吸纳983名志愿者,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尤其是文旅活动重要的保障力量。
春有花海、夏有凉泉、秋有高粱、冬有民俗,四季皆景的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站在首山瞭望台上看着游人如织的万亩花田,任晓磊豪情满怀:“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组织引领与群众智慧的深层共振中。我们将继续以‘党建红’点染‘生态绿’,把湛北镇打造成‘绿水青山’的诗意栖居地、‘金山银山’的活力创新地!”
编辑:梁坦 责编:肖涛
责任编辑: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