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网 > 县区 > 鄢陵县 >正文

鄢陵县彭店镇:春耕图景里的振兴“密码”

2025-04-07 16:09:58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赵攻关 通讯员 王柯元 马亚峰 文/图

我要分享:

摘要:


村民忙碌着栽种中药材。

春光正好,万物复苏,三四月份,正是农忙好时节。4月3日,记者来到鄢陵县彭店镇。该镇蒋庄村双洎河两岸,200多亩的元胡铺满整片田地,犹如一片绿色海洋。早上七八点钟,村民们正忙着浇水、施肥、栽种,田间地头已是繁忙景象。

“老”土地里种出“新”产业

鄢陵县彭店镇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和“星火行动”方案要求,认真谋划产业发展,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找出路,围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谁来发展”这一课题,通过不断探索摸索、科学分析,调整产业结构,最终选定中药材这一朝阳产业。同时,彭店镇党委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机制,设定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为镇域内中药材种植产业谋篇布局,形成了多方联动、多元发展的“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彭店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换道超车。

“元胡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收益也很可观,去年出售价格20多元一斤,卖了个好价钱。今年,我们村在原有种植规模上,又流转100余亩土地用来种植元胡,同时,还种植有菊花、射干等药材品种,中药材整体种植面积有1000余亩。”鄢陵县彭店镇蒋庄村党支部书记唐合亮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中药材产业的稳步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现在的蒋庄村产业兴了、村民富了、钱包鼓了,大家干劲越来越足。

良田、良种、良技齐发力

路子走通了,钱袋子鼓了,极大地提振了中药材种植户、企业的发展信心,对彭店镇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增添动能。近年来,在彭店镇党委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根据提取土壤送检分析、气候特征分析等,科学定位划片、定类定品,进一步增加中药材种植种类,先后试种益母草、泽兰、佩兰等中药材。据统计,目前该镇种植中药材农户360余户,整体种植面积15600余亩,其中种植杜仲11760亩、元胡3000亩、菊花400亩,形成了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彭店镇的土地属于半沙土壤结构,具有疏松、排水良好的特质,对种植中药材具有天然优势。为把这一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彭店镇党委提出“要良田、良种、良技齐发力,打响彭店中药材这张名片”。

“为达到更高的产量和品质,该镇划分了对比试验田,在同一地块、同期播种、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引进不同的种子进行横向对比,从2024年元胡的产量来看,在陕西汉中引进的元胡产量比我们本地的要高出近一倍。”彭店镇分管农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拿出一小部分土地当试验田,既降低了农户、企业规模投资的风险,又为下一步优选品种、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真实参考。

“元胡的加工炮制存储过程,最怕就是黄曲霉素超标。传统的晾晒存储很难达到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保证药材品质,2022年,我们建立了烘干厂房,引进烘干设备9套,还装备了恒温恒湿存储仓,日烘干量能达到9万斤。”蒋庄村党支部书记唐合亮介绍,烘干车间不仅可以烘干中药材,还可以烘干辣椒等粮食作物,周边乡镇很多到这儿烘干加工,又增加了一项集体收入。

目前,根据市场需求,彭店镇中药材产业专班正与鄢陵县仲源林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杜仲产业深度合作,围绕杜仲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下一步,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该镇计划将镇域内康沟河沿线两岸约15公里、600余亩河滩地划定中药材产业带,同华润三九集团合作签约,引进种植蒲公英、野菊花等品种,推广各类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鄢陵县彭店镇党委书记王林锋表示,中药材种植是“老”土地里种出的“新”产业,该镇建立了“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当地村民通过基地务工,实现了“土地流转金+劳动报酬”的双收入。下一步,该镇将不断推动中药材种植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中药材产量,从源头上把控好中药材品质,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


编辑:梁坦  责编:肖涛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