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堰街因霍去病得名?

2025-04-25 09:21:23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摘要:

霍堰街的古建筑

霍堰街的古建筑

不知不觉,又快到五一假期了,不少人开始计划外出游玩。

襄城县丁营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蜿蜒流动的人工河、古风古韵的亭台水榭、雕梁画栋的民俗长廊,让人如入画中;北汝河和沙河在这里交汇;曾经的“小上海”霍堰街,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屯兵驻扎而得名……

霍堰街和霍去病还有渊源?4月21日,记者来到襄城县丁营乡霍堰西村的霍堰街,为您探寻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依河而生,从河沿街到霍堰街

提起与故乡有关的场景,你会想到什么?

帮妈妈往土灶里添几根柴,在爷爷的院子里伴着虫鸣数星星……来到丁营乡霍堰西村,记忆从脑海深处缓缓地流淌而出,宛若从前。

4月21日,记者走入霍堰西村。这里尽管没有了往昔的繁华,却有着乡村独有的宁静,朵朵白云与碧波荡漾的河水相映成趣。

“霍堰街以前叫河沿街。因为处在沙河、汝河的交汇处,河水在此形成了‘几’字形弯道。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刷,这里形成了质地松软的肥沃土地。”襄城县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宋惊涛说,霍堰街村落文化记忆还要从名字说起。

在人烟稀少的古代,人们择优而居。在这个“几”字形的区域内,人们依靠航运和肥沃的土地,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农耕文明。由于该区域处在河边,所以有了河沿街这个名字。

从河沿街到霍堰街,名字的变化,竟然与西汉大将军霍去病有着不解之缘。

“西汉时期,霍去病率军在这里屯兵三年,修建了一道堤堰,造福一方百姓。除了修建堤堰外,霍去病还带领将士开垦荒地,修造营房,留下了很多基础设施。”在李国正编写的《百宁冈与霍堰街史揽》一书中,对这段历史有这样的记载。

“霍去病带领将士重修了码头,在荒野上挖沟修渠,为百姓修路筑桥。霍去病还关心百姓疾苦,对有困难的百姓经常施与援助,同时严明军纪,从不打扰百姓,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国正在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后来,霍去病完成了中原屯兵任务,当地百姓闻讯纷纷来送行。为了纪念霍去病在此屯田修河堤,大家把河沿街改名为霍堰街。

从此,霍堰街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曾经僻静的渡口也逐渐热闹、繁华起来。而霍堰街名字的变迁,也反映出中原百姓知恩、感恩的质朴民风。

水运繁忙,成为中转站和集散地

霍堰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明朝时期,商贸交易已经影响到沙河流域。

下游自漯河、周口、界首,甚至到蚌埠更远的大型商船,与上游往来于鲁山、宝丰、汝州等地的小型货船,经常在霍堰街码头卸货、交易或换乘、转运。这里也逐渐成为商贸物资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清朝,霍堰街商贸交易最鼎盛,商行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宋惊涛说,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那时霍堰街码头船只穿梭不断,河面上停满了商船。

关于霍堰街的水运,李国正在书中曾经这样描述:“从早到晚河岸上车水马龙,上船、下船的货物堆积如山,前来装货、卸货的车辆排成长龙,搬运货物的人流中掺杂着众多货主和客商,一片喧哗,热闹非凡。白天河道上船只穿梭,白帆高挂,纤夫牵拉着船只来到或离开码头。到了晚上,河面上船灯闪烁,如繁星点点,波光粼粼,装卸货物的脚夫挑灯夜战……”

航运的发展,使顺河而来的商贸物品源源不断地流向霍堰街码头。沙河上游宝丰、鲁山的各种山货特产;汝河上游汝州、禹州的汝瓷、钧瓷、药材和木材;首山的红石制品,大到碾盘、磨盘、门梁和石磙,小到门墩、蒜臼,各种产品应有尽有,源源不断地由轻载便利的小型船只或陆地的牛车、马车等,以及小商小贩的人拉推挑,输送到霍堰街。

然后,这些船只在这里换装来自下游的大米、食盐、茶叶、布匹、器具用品返回西部山区,再西进洛阳、西安,汇入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万里山关。而那些由下游而来的大型商船只能到此,无法上行,便在霍堰街码头卸下所载的大米、食盐、茶叶、布匹、器皿后,换装西部山区运来的山珍、药材等物品返回。

上下游各种商品在此汇集、交换、流通,霍堰街的交易市场风生水起,大小商行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

“为了适应货物在这里交易或滞留,霍堰街形成了独特的民居样式。这种宅院前面临街,后门紧贴河沿码头,装卸货物的船只可以直接停靠在门外,院内两厢房便是仓库,装卸货物省时省力。”宋惊涛说,在霍堰街的主街两行,由河岸通向后街和背街的南北巷道很多,而且都是互通的,有着“七十二过道”之说。

“三里长街”,昔日繁华成追忆

在“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时代,霍堰街码头上热火朝天,河道上千帆云集,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要从此摆渡才能过河。久而久之,沿河商铺、酒铺林立,形成“三里长街”。数不清的会馆、旅店、饭庄、药铺等相继在霍堰街生长与消逝,许多旧址诉说着昔日的繁盛。

李国正编写的《百宁冈与霍堰街史揽》一书中这样描述:“霍堰街市场生意、交通物流杂而有序,多而不乱。三里长街,百家商行热闹繁华,井井有条。街道、市场之间的通道设计非常科学合理。”

当日,记者行走在霍堰街,这个昔日的“三里长街”繁华不再,但依旧保留了不少老房子,保持着那份古老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那些被定义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房屋,虽然已经显得破败,但依然保留着历史的韵味,散发着沧桑的气息。

“现在,这些老房子都被保护了下来,木制砖瓦屋、前铺后坊的老房子交错排列在两旁。”宋惊涛说,根据记载,霍堰街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贞节牌坊。

据了解,牌坊的每根石柱均用红石雕刻而成。石柱上面重檐迭出,两根青石挑梁之间用石宝瓶相撑,挑梁中间书有“贞节坊”三个飘逸潇洒隶体大字。四周镌刻着祥云、莲花、牡丹、菊花和“岁寒三友”、鲤鱼跳龙门等精美图案,成为昔日霍堰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霍堰街外,丁营乡还有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宁岗。百宁岗五岳庙初建于汉,历代修葺,几经兴衰,殿宇巍峨,气势磅礴,前有山门,后有三清楼,中有五岳宝殿,大小殿堂25座,占地50余亩,有“中州神仙皇京城”之誉。

五岳庙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帝王将相频频光顾,才子雅士屡屡留墨,庙内存有王羲之、黄庭坚、郑板桥手书石刻。

《襄城县志》载:“百宁岗原称百牛岗。距县城东南22公里,前临汝水,后依蓦岭,左跨沂城,右望首山,南北绵亘十数里。岗上有五岳庙,殿宇巍峨,气势磅礴,松柏参天,花木蔽日,清静幽雅,令人神怡。”

五一假期,大家不妨到襄城县丁营乡来个乡村游,感悟这里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

编辑:李翊飒 李铁凤  校对:李炎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