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多年前就有“河南的温州”美誉。一代代民营企业家,在这里草根生长、白手起家、敢想敢干,书写着融于血脉的许商传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新挑战,许昌民营经济如何续写传奇、再创辉煌?
4月25日,全市“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其规格之高、范围之广,令现场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从会标的“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到“老中青”三代企业家同台发言、147名企业(单位)代表济济一堂,再到市领导与大家畅谈交流,涉企服务部门负责同志悉数到场……
许昌这些会议安排,彰显出不变决心: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传递出明确信号:民营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推动现代化许昌建设的生力军。
“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奋力开创许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委书记杨小菁强调。
(一)“三代人”走过的路
凡是过往,皆为底气。
会上,“老中青”三代企业家的发言,勾起许多人的创业回忆。
“我于1981年开启创业之路,致力为家乡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创一代”代表张建五说。
彼时,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全国的民营经济正摸着石头过河。在许昌,思想逐渐解放萌动,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发轫壮大。
黄河集团从一个小编织袋厂起步,逐步跃升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长葛大周人尚学岭,通过废铜烂铁,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创立金萌实业的张建五感言,“只要在自己的赛道上锲而不舍跑下去,就一定能够跑出好成绩”。
“森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后,我和另外三个人投资10万块钱创立的。”“创一代”代表楚金甫说。
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企改制浪潮和市场经济兴起,许昌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奠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这一时期,“望月楼胖子店”悄然开业,黄河旋风成为全省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南长葛、北长垣”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典型案例……许昌民企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新天地药业创立于2005年,20年来始终坚持聚焦主业。”中年企业家代表谢建中说。
世纪之交,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非公有制经济快速转型,“乡镇企业家”这一称号逐渐被“民营企业家”取代。
此时,许昌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大战略举措,开展了小康杯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一批民营企业加速崛起、实现蝶变,带动了许昌工业化浪潮。
“华夏药材成立于2015年。我们已建成三条智能化生产线,努力让‘药材变药财’。”青年企业家代表王永伟说。
进入新时代,不少企业在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中探索出突破之道,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许昌民营企业的规模实力也实现大跨越,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97%的进出口总额,在产业浪潮中锚定了自己的发展坐标。
征途沉淀,照亮新程。
40多年来,千万个“许昌掌柜”以“敢为人先、专注坚守、追求卓越、开放包容、诚信经营、立己达人”的鲜明品质,推动了民营经济如黄河支流般百转千回,终成浩荡之势。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我们对许昌的未来才更加充满信心。”会议提议,“为民营企业家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传承的优良品质鼓掌!”
(二)“二次创业”重塑优势
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创业总会经历风吹雨打。伴随着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和市场竞争的重新洗牌,一些企业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顾虑多了、自信少了,烦恼多了、干劲少了。
面对困难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练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每一次深蹲,都是为了更好地起跳。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自上而下皆在保驾护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很多网友用这句诗,来形容2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其释放的信号强烈,就是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
我省同样态度鲜明:2月2日、2月22日,省领导先后在郑州、许昌与民营企业家代表交流畅谈;3月21日,又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优环境、提信心。
许昌素有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城市基因。今年以来,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方位,市委、市政府更传递出民营企业站C位、当主角的鲜明态度——
2月5日,许昌召开“开年第一会”,把“高光时刻”“主角光环”“最优服务”,都给到了企业家;
2月7日,我市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希望企业家在各自领域实干争先、竞相出彩;
今天的大会上,市领导通报我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内容丰富、含金量高,政策信号“可感可知”……
“许昌民营经济往哪里走?”杨小菁勉励道,“广大民营企业要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坚定与国家同向共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与许昌同生共荣,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大显身手。”
(三)春天里的“双向奔赴”
“作为个体户,我第一次受邀参加市里的大会,感到十分温暖和振奋,更对今后的发展大环境充满信心。”来自魏都区许巷老房子餐饮店的王斌斌说。
个体户,曾在改革开放之初,激起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池春水。
在许昌,享誉全国的胖东来起始于“杂货铺”,发制品企业生长于“收头发换针”,大周人最开始是走街串巷收购废铜烂铁……他们都从“小微”起步、滚动发展,才实现企业层级的突破跃升。
许昌此次特邀30多家个体户参会,正因为许多企业都须经历“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的成长之路,正因为只有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才能让民营经济开枝散叶、本固枝荣。
会内会外,豪情满怀。民营企业的春天,就是一场“双向奔赴”。
“我们的创业劲头更足了,将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为擦亮许昌民营经济金字招牌贡献力量。”张建五说。
“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楚金甫表示,他们将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更大发展……
(四)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当下,许昌正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立于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仅是许昌矢志不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磅举措之一。
梳理今年以来许昌的发展足迹,桩桩件件部署皆为一个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市两会以来,市委锚定在落实“四高四争先”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作出了“两融五城四跃升”的总体谋划,正在打造许港产业带、芙蓉湖现代服务创新圈、中原电气谷、中原生命健康谷“一带一圈两谷”,坚定扛稳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3月,市委书记杨小菁、市长张庆一分别带队,赴上海、深圳考察交流,走访重点企业,深化协同合作。
4月3日,杨小菁、张庆一带队赴郑州航空港区考察学习,推动产业相互赋能、交通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4月22日至25日,“智汇河南—院士专家中原行”电力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许昌专场活动举行,13位院士、80名知名学者,以及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600余人齐聚许昌,谋创新转型,促产业升级……
以上,皆为向新而生、创新图强,培优土壤、建优生态,更好地推动实现“两融五城四跃升”,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殷殷嘱托,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冲寒已觉东风暖,奋楫扬帆勇向前。
发展如逆境求生、困境求存,唯有永葆“增信心”的主动、“再出发”的豪情、“勇争先”的斗志,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编辑:杨仪 李铁凤 校对:张文正
责编:肖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