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奇
王永伟
张光明
朱桂涛
陈建民
沈会霞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永涛 摄
编者按
民营经济兴则许昌兴,民营经济强则许昌强。4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提振精神、努力奋进,奋力开创许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许昌民营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本报采访了我市与会的一批民营企业家,请他们话感受、谈信心,畅谈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再立新功。
创新突破,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访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奇
□本报记者 付家宝
“全市‘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及时到位。面对市场变化,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将继续加大产品创新、机制创新、销售创新、协同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早日实现世界搅拌装备行业第一品牌和路面再生装备行业第一品牌的发展目标。”4月25日,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通科技)董事长张良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德通科技作为全球首创的振动搅拌技术产业化企业,自2015年项目落地许昌以来,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振动搅拌系列产品和技术在国内众多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广泛应用,还成功将技术与解决方案输出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工信部建议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缩减,振动搅拌装备市场空间严重收缩。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德通科技没有退缩,依靠自身的振动搅拌核心技术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优势,果断发力攻关以路面再生列车为代表的五大系列固废再生装备,成功抢占了新赛道、培植了新优势、拓展了新空间,成功打造出了坚韧的第二成长曲线。特别是德通路面再生列车的成功研发和在多地区快速普及应用,为德通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爆发式增长支撑。
“下一步,德通科技将坚守实业,做强主业,继续升级现有振动搅拌装备系列产品,同时不断延伸固废再生装备产品链条,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合作,做好德通路面再生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行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张良奇表示。
坚持守正创新聚力行业深耕
——访华夏健康集团董事长王永伟
□本报记者 胡晨
“许昌素有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城市基因。此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更是传递出了市委、市政府让民营企业站‘C位’、当主角的鲜明态度,让我们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干劲更大、信心更足了。”4月25日,华夏健康集团董事长王永伟说。
华夏健康集团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大健康产品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药企业。目前,华夏健康集团有普通饮片、直服饮片、毒性饮片3条生产线,实现了普通饮片、毒性饮片、精包装饮片、功能性食品等产品生产全覆盖,在全国38个省、直辖市构建了销售网络。
把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的“芯片”,在全国布局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药农增收;始终坚守禹州“九蒸九晒”等传统炮制技艺,建成毒性饮片、直服饮片、普通饮片3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突破5万吨;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连续承办3届“华夏杯”中药炮制技能大赛,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一直以来,我们始终牢记‘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以匠心守护道地品质,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王永伟说。
高质量发展大浪淘沙,唯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健康需求,华夏健康集团深知“守正”需与“创新”并重,才能推动产业链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为此,在智造升级方面,华夏健康集团引入自动化包装线、智能仓储系统,建成中药仓储物流中心,生产效率提升40%;在模式创新方面,打造“市场仓+产区仓”联动模式,融合资讯传递、交易集散、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为中医药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高质量发展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质量与效率同行、责任与共赢共生,在中医药国际化上实现突破,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进入‘一带一路’市场;在大健康产业上延伸,开发更多药食同源产品、中医智能诊疗设备,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在数字中医生态上布局,建设中药材大数据平台,构建种植预测、价格监测、供需匹配的产业‘智慧大脑’。”王永伟表示。
着力加快企业“出海”步伐
——访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明
□本报记者 付家宝
“回顾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一路上少不了各种磕磕碰碰。一直以来,许昌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民营企业发展未来可期!近年来,新材料产业飞速发展,今年,我们要加快企业‘出海’步伐,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迭代升级和行业变革,保持气凝胶新材料行业领军者地位,推动产业发展。”4月25日,爱彼爱和集团副总裁、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主业聚焦于纳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已实现气凝胶隔热片、气凝胶绝热毡“许昌智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该公司是动力电池热防护市场的龙头企业,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等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且已进入欧洲市场,与大众、沃尔沃等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聚焦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4年,河南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营收突破6亿元,实现了5年增长20倍的快速发展,并在许昌逐步形成了气凝胶上下游产业链和研发资源的聚集。2025年,该公司将在欧洲建设生产工厂,出口额有望实现翻倍。
“围绕新材料产业,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出众多市场竞争力强劲的新产品。与此同时,我们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引入先进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运营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让企业发展的步伐愈发稳健。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气凝胶产业园为全新起点,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高温管道设备等多个领域持续深耕,为推动许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张光明表示。
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访河南瑞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桂涛
□本报记者 武芳
“参加了全市‘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在各方面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我们民营企业深受鼓舞、倍感振奋。”4月25日,河南瑞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尔电气)董事长朱桂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瑞尔电气于2007年成立,是一家从事智能计量箱、综合配电箱、高压开关柜、智能环网柜、变压器、电缆分支箱等智能电力成套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合格供应商。
“我们始终致力于电力装备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对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技术实力、产销量位居国内低压成套产品细分领域前列,主要产品智能物联网电表箱连续三年居行业品牌榜首,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朱桂涛说。
近年来,瑞尔电气聚焦主营业务,深耕智能电网领域,致力于为电力配网系统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配电设备及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瑞尔电气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并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昌学院等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3823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架构。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规划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在‘智能电网’打造‘最后一公里’的配网设备中,强化和提升公司的产品,打造‘瑞尔’品牌。我们将继续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持续推行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工作水准,树立电力行业的良好形象;同时,聚焦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等前沿领域,打造区域级电气技术人才孵化中心,填补行业高端实训资源缺口。”朱桂涛说。
为经济发展植入“科技芯片”
——访河南鸿昌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民
□本报记者 付家宝
“全市‘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让我们民营企业家信心倍增。下一步,我们将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坚守主业、聚焦创新,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许昌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25日,河南鸿昌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昌电子)总经理陈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鸿昌电子自2007年成立以来,凭借着卓越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半导体热电致冷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少数具备高精密、高效率半导体热电致冷芯片数字化成套生产线研发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更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规模上看,鸿昌电子算不上“大块头”企业。但从科技水平看,鸿昌电子不容小觑:国内为数不多具有高精密、高效率半导体热电致冷芯片数字化成套生产线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对生产线和厂房进行了自动化与数字化升级改造,先后斩获国家授权专利300余项;依托智能数字化设备,鸿昌电子的产值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在科技创新上,企业如果没有“一招鲜”的核心技术,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很难立足。经过多年的发展,鸿昌电子的产品线现已拓展到了信息通信、医疗实验、汽车工业、航天等众多领域。正是依靠科技创新,鸿昌电子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日韩等。鸿昌电子已发展成为半导体热电致冷行业“隐形冠军”。
“接下来,我们将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进生产工艺革新,积极拓展业务版图,全力争取更多优质订单;另一方面持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力求全方位推动企业迈向新的高度,实现更大的突破与飞跃。”陈建民表示。
练内功增实力强信心谋发展
——访许昌上展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会霞
□本报记者 张辉
“会议提出的政策涉及人才培训、研发支持、资金帮扶等多个方面,每一项都切合当下企业发展实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4月25日,参加全市“增信心再出发勇争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后,许昌上展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展包装)总经理沈会霞表示。
成立于2017年的上展包装是一家以瓦楞纸板制造为主,纸箱制造、见坑纸板制造为辅的民营企业,拥有富利3.1米智能高速瓦楞纸板生产线和2.5米美讯蜂窝纸板生产线。与传统包装材料相比,上展包装所生产的新型蜂窝纸板具有用纸量少、重量轻、强度高、承重大、耐潮、耐腐蚀、环保无污染等优势,可降低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破损率,不但能用于传统包装、工业包装行业,还能广泛应用到建筑、航空航天、电子、家具等领域。此外,上展包装还在我省率先引进了汉华2504高速瓦楞纸箱数码印刷机和汉华2500B高速瓦楞纸箱扫描印刷机,并对配套设施实施技改升级,提高了生产质效,且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成立8年来,上展包装在不断提升硬件设施水平的同时,还成立研发项目组,由公司技术副总牵头,带领箱型设计、工艺、设备、电气和测控等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持续优化生产流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上展包装先后荣获2022年度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还曾获得省科技厅颁发的2023年第三批省企业创新引导专项资金奖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政策的支持,此次大会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让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向前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接下来,我们将在积蓄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苦练内功、强筋壮骨,不断谋求新发展新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沈会霞表示。
编辑:兰民 李铁凤 校对:张良
责编:肖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