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椒”出致富新答卷

近日,襄城县双庙乡热闹非凡,辣椒播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田间地头满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处处洋溢着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

近年来,双庙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辣椒种植,走出了一条以“小辣椒”带动“大产业”的致富之路。

1、火辣产业——

唱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时下,正是辣椒移栽的繁忙时刻。日前,在双庙乡河沿吕村麦田,农民抢抓农时,将一株株辣椒苗进行移栽。

在河沿吕村辣椒种植基地,由三人组成的栽种小组引人注意。一人控制机械行驶和旋耕,两人负责丢苗、取苗、投苗,再由移栽机栽植、覆土、压实,辣椒种植便完成了,省时省工省力。

“我们村从1996年开始种植辣椒,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今年,村里种了1000多亩辣椒,大家都忙着移栽。”河沿吕村党支部书记吕占堂介绍。

双庙乡作为农业大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是襄城县辣椒主要产区。全乡辣椒种植覆盖32个行政村,种植面积约2万亩,带动周边乡镇辣椒种植面积超10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三樱椒和三系杂交高辣辣椒,年产鲜椒6000吨,年产值1亿元以上。

在推动辣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双庙乡积极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推广“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扩大辣椒种植面积,破解生产效率低和集体经济收入难问题。目前,双庙乡及周边乡镇秋作物中辣椒种植面积约占40%。

在田间管理和种植模式上,双庙乡采用麦椒套种模式,引进辣椒种子直播新技术,实现机械起垄、铺滴灌带、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提高作业效率,节约成本。目前,该乡已发展种植大户45家、合作社52家,辣椒亩均收益6000元左右。

“我们乡现在拥有一定规模的辣椒交易场所16家、辣椒经纪人165名,交易市场庞大,已逐步成为周边地市辣椒集散地和冷储中心;年辣椒交易量在3万吨左右,大部分销往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等地。”双庙乡党委书记郎晓豪说,襄城县运粮河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贵阳“老干妈”、四川“红九九”、驻马店“十三香”等省内外辣椒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合作,每年供货近2万吨,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销售渠道。

2、延伸链条——

让百姓收获更多“金果子”

农产品要想提升附加值,就要延伸产业链条,从单一的“一产”延伸到“二产”和“三产”。对于辣椒产业来说,加工是一条重要的出路。

日前,记者在位于双庙乡的河南吉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正高效运转,一颗颗鲜红的辣椒经过炒制、舂制、粉碎、搅拌等步骤,不一会儿就变成辣椒面从机器的出口处倾泻而出。

河南吉海食品有限公司是双庙乡招商引资项目,占地24亩,投资2800万元,是一家集辣椒系列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食品制造企业,2025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

“我们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固态,一条是半固态。现在,固态生产线已经全面投产,日产基本能达到10吨;半固态生产线正在做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河南吉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思贵说。

河南吉海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生产传统熟辣椒面(四川工艺)、辣椒红油(四川工艺)、辣椒酱、川菜调味料、火锅底料等,产品远销四川、北京、天津、新疆、西藏等地。

“辣椒深加工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全县辣椒产业发展、形成全县第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产业链,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低收入群体就业、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发挥重要作用。”郎晓豪说。

如今,双庙乡辣椒产业辐射带动漯河临颍、禹州、平顶山叶县等县(市),交易市场庞大,已逐步成为周边地市辣椒集散地和冷储中心。

为此,襄城县龙骧农业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成立龙骧辣椒产业平台,旨在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整合分散的农户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实现规模化运作;同时,通过大数据及集采集销模式,与金融机构深入合作,解决辣椒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3补齐短板——

全力助推产业发展

今年57岁的双庙乡付庄村党支部书记付二锋十几岁就跟随父辈种植辣椒。“以前都是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小、产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创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没有任何议价能力。”付二锋说。

2002年,付二锋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开始涉足辣椒购销领域,成为一名辣椒经纪人。

由于辣椒不易存放,没有冷藏保鲜设施,收购商不敢多收,农户经济损失很大。

付二锋在2013年率先兴建冷库,可以存放近1000吨辣椒。冷库的建成带来更多收入,带动10多名村民增收。

如今,付二锋已从事辣椒收购20多年,有稳定的客源,每年辣椒交易量达1500吨。

目前,双庙乡共建有辣椒冷库11座,储量1万吨。

2021年,襄城县投入资金1557.05万元,建设双庙乡河沿吕村辣椒产业冷库基地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8572.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20平方米,常年储存辣椒3000余吨,主要面向辣椒经纪人整体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50万元。

双庙乡徐庄社区天鹰冷库是一家专注辣椒冷藏与销售的中小微企业,于2013年建成,注册资本320万元,辣椒储量约2000吨,主要销往新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

与此同时,为加快辣椒等农产品销售,双庙乡打造了曹操运粮河畔——襄城县双庙乡带货助农直播间,围绕产业形态开启“产业带直播+短视频带货”的“零售模式”,努力打造辣椒电商直播平台。

如今,一片片辣椒田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双庙乡的群众无须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实实在在增强了乡村的内生活力和凝聚力。


记者手记

以特色农业之笔绘乡村振兴新篇

□石冠兵 武芳

在襄城县双庙乡的广袤田野上,火红的辣椒不仅映红了土地,还映红了农民的笑脸。近年来,双庙乡立足资源禀赋,深耕辣椒产业,走出一条“小辣椒”带动“大产业”的富民之路。这一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富民为要。双庙乡辣椒产业从最初的散户种植,发展到如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亩均收益6000元左右,年产值超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以往,传统农业受限于“重生产、轻加工、弱销售”困境。当前,一些地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也存在产业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与管理水平有限等隐忧。

透过双庙乡辣椒产业发展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让农民既得土地流转之利,又获产业务工之薪,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发展、从“靠天吃饭”到“产业致富”转变,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还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增长,而是要让乡村焕发持久生机。双庙乡辣椒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增收,还促进了乡村人才回流、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治理优化。冷库、加工厂、电商平台等配套设施的建立,让乡村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地”,而成为“产业高地”。更重要的是,辣椒产业让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减少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双庙乡辣椒产业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必须立足本地资源,走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之路——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挖掘独特优势;强化品牌塑造,讲好品牌故事,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打造高素质产业队伍。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编辑:郭剑 李铁凤  校对:张文正

责编:肖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