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打响小麦丰收“保卫战”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生机盎然。在建安区陈曹乡高标准农田,连绵成片、长势喜人的麦田,呈现出一幅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

当前,小麦正值灌浆期,也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守护好这片麦田的希望,直接关系夏粮能否丰产丰收、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连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科学指导群众做好麦田后期管理工作,落实落细小麦现阶段管理关键技术措施,全力保障夏粮稳产增收。

抢抓农时灌溉忙 齐心抗旱护丰收

“五一”假期,在我市广袤的麦田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大家正抓紧时机,浇好最后一遍“灌浆水”。

“小麦要想增产,必须科学管理,在恰当的时间施肥、浇水。”正忙着浇水的禹州市古城镇种粮大户徐景阳表示,“5月,小麦正处于灌浆关键期。目前,农田土壤湿度不大,我们借助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喷灌、滴灌、渗灌等方式应对旱情,保障小麦正常生长。”

今年3月以来,我市气温比往年偏高、降水偏少。近一个月,省气象局发布了多次大风预警,大风天气加剧农田土壤失墒。

今年4月以来,我市对抗旱浇麦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有条件的麦田已灌溉一到两遍。据气象部门预报,由于近期持续高温少雨,我市近五成测站麦田土壤耕层呈缺墒状态。由于5月上旬前仍无有效降水,我市部分地区缺墒状况将持续发展。

“当前,我市小麦已陆续进入灌浆期,既是决定粒重、奠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又是需水高峰期,若不能及时灌水,将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袁建生说。

5月1日,我市召开全市小麦抗旱调度会议。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立足抗大旱、抗长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粮食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为指导农民浇好“灌浆水”,5月1日—5日,市农业农村局县级干部带领农技专家到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抗旱浇麦督导工作,实地了解灌溉机井及水源保障情况,指导基层干部群众用足用好抗旱救灾资金,确保能浇尽浇、应浇尽浇,持续加大浇灌力度,科学浇好“灌浆水”,努力降低干旱影响。

科学开展统防统治 织密病虫害“防护网”

清晨5时,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麦田,建安区五女店镇种粮大户赵保献已经带着他的植保无人机团队开始一天的作业。

“这个时间段打药效果最好,露水未干,药液容易附着,且温度适宜,不容易产生药害。”赵保献一边检查无人机药箱,一边向身旁的农户解释,“我们的机手都经过专业培训,对农药稀释、飞行高度都有严格要求,因此无人机喷洒农药更精准。”

说话间,几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机手的精准操控下穿梭田间,均匀喷洒药剂,在麦田上空编织出一张严密的“防护网”。

“一喷三防”是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助力夏粮丰产丰收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连日来,我市全面启动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采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科学防治病虫害,为小麦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为确保“一喷三防”工作顺利开展,市植保站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病虫害监测和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一喷三防”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增强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指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防治小麦病虫害,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科学防控,将‘一喷三防’作为小麦后期管理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扎实推进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全市夏粮丰产丰收。”市植保站党支部书记、高级农艺师曹永周说。

积极防范干热风危害 守好小麦丰收最后防线

5月7日,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灌浆期,预计5月11日—13日,全市将出现34℃以上的高温天气,12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6℃。全市为干热风灾害高风险区,建议加强防范。

“小麦灌浆期最怕干热风,搞不好就会导致提前枯熟,千粒重下降。”袁建生说。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对小麦而言是致命的“温柔杀手”。它会使植株蒸腾加剧,水分供需失衡,灌浆过程受阻,严重时可减产15%—20%。那么,农民朋友要如何防范干热风呢?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热与干’的综合作用。防御措施一是降温增湿,二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能力。”袁建生说,

对于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在灌浆初期浇水,可满足小麦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同时,增加土壤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要避开大风天气,防止倒伏;有风停浇,无风抢浇。

袁建生告诉记者,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灌或微喷灌设施,在干热风来临前适量喷水,以降温增湿,效果优于漫灌。此外,要及时喷施叶面肥,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喷施时可适当增加水量,以满足小麦植株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小麦早衰。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成熟前15天内不要浇灌,否则会降低根系活力,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稳定器”“压舱石”,而夺取夏粮丰收是打响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场硬仗。只有加强技术指导,用先进科技护航农业发展,才能收获沉甸甸的“丰收季”,“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稳。


编辑:李梦源  杜鹏勃   校对:张文正

责编:毛志刚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