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古城南城门前的演艺活动
核心提示
每逢节假日,许昌这座中原小城就会“变身”“网红”目的地,尤其是在“五一”假期,还成为全国热门小城旅游地之首。其背后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夜许昌”就是看点其一。
灯火摇曳的护城河畔、曹魏古城的潮流街区、烟火升腾的城市夜市、星空下的慢城乡村……从商业综合体到夜市小吃摊,从都市到乡村,许昌市民和游客都能在“夜经济”打造的新空间中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烟火、鼎沸、繁华、活力,是许昌夜色最鲜明的注脚,以夜游、夜食、夜娱、夜购为主题的“夜消费”,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品质提升的有力引擎。
N种方式 “打开”许昌之夜
“夜经济”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曰:“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至宋代,“夜经济”已非常繁荣。《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作为一种老而弥新的消费业态,“夜经济”已然成为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许昌的夜,则有多种“打开”方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5月10日傍晚,华灯初上,燥热褪去,街头的人也越来越多,“烟火气”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里的夜晚比白天还热闹。”市民陈华指着春秋广场夜市说,她经常和好友来这里逛,这里有各种特色小吃、服装饰品等几百个摊位,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尽显许昌夜的繁华。
在春秋广场旁边,是许昌最繁华的“夜IP”——曹魏古城。街区内不仅有绚丽夺目的曹魏汉风特色灯笼、特色表演,还有精致美味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
夜游护城河,一盏花灯,伴你同行。护城河游船可以带你从另一个角度看许昌,让你感受城市“脚下”的文化底蕴。
曹魏不夜城常常举行特色推介类活动,其中包含NPC巡游、赤壁赋、三国龙韵、又见洛神、三美献艺、铜雀楼之梦、重获玺印、倒履迎客、传统技艺、望梅止渴、军令宝鉴、古装快闪秀等演出。
此外,许昌的户外露营基地越来越多,为远离城市喧嚣的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其中,位于市区宏腾路与劳动北路交叉口以北的花之都星空露营基地推出了“happy一夏草坪露天音乐派对”活动,让大家尽享户外休闲时光。
繁华的许昌“夜IP”
N种形态 激活夜间消费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称,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达到1.91万亿元,夜游意愿持续增强。
“我们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在社区建设了申庄餐饮文化夜市广场,将周边分散的小商户集聚在一起,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形成发展合力,也让旧商圈重新焕发了生机。”5月9日晚,申庄餐饮文化夜市广场人流如织,申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申保欣这样说道。
其实,申庄餐饮文化夜市广场只是市区各大夜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打造都市生活圈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坚持把繁荣夜间经济作为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推出云鼎、金汇、魏源等多个“网红”美食打卡地,为市民的“夜生活”提供便利。
5月10日19时许,曹魏古城南城门前,“曹丞相”巡游演艺活动拉开了帷幕,带领游人走进曹魏古城,沉浸式感受许昌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消费新场景的打造上,我市依托曹魏古城核心圈,通过市场化运作,将许昌市区及周边县(市、区)的景区、景点串联成文化体验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了10多条精品夜游线路,培育了“魏都夜宴”“汉风古韵荷花节”“古城好声音”“南城门灯光秀”等一批三国文化夜间消费品牌。
尤其是曹魏古城被评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其一楼一景,彰显了曹魏特色,让你在逛、吃、玩的过程中领略到最浓厚的三国文化。
许昌曹丞相府景区《魏武挥鞭》项目、曹魏古都—襄城县明清古街—星空度假小镇—花之都露营基地入选河南省夜游项目,可全方位、多感官满足游客的夜间消费需求。此外,我市通过绘制“夜市经济地图”,初步形成了曹魏古城“莲城夜宴”经济集聚核心区、许都路夜间“购物潮地”新坐标、襄城夜间“明清古韵”文化街、鄢陵户外“精致露营”休闲区等8大特色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和辐射中心城区多个夜市的“1+8+N”夜间经济发展体系,引导夜间经济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N种温情 “秩序感”融入“烟火气”
“老板们,可以出摊了!”5月10日傍晚,天色还没暗下来,魏都区城管局综合执法大队文博中队中队长朱文博和队员们便开始招呼商户提前出摊,并熟练地帮助商户铺地毯、摆桌椅。
这样的场景,在许昌经常出现。“夜经济”延长了城市的活跃时间,延伸了消费场景,对城市配套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平衡“活力”与“秩序”成了新的治理课题。
在许昌市民的夜生活中,夜市美食、小吃摊点深受欢迎。而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小摊经济的火热,也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街边流动摊点,一头连着个体经营者的生计,一头连着居民的生活。许昌用N种温情,让城市的“秩序感”融入到“烟火气”中,为个体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真正释放了政策红利。
在市区春秋广场,商户中有几名听障人士。为了方便沟通,魏都区城管局执法人员专门买了手语书进行学习,为商户提供“定制”服务。
为了更精准地提供服务,魏都区城管局还将辖区划分为22个大单元网格,设置网格员142人,设立11支帮办团队,建立商户交流群,创新开展“助力大学生创业”“帮助商户摆摊”等10多项便民服务活动。
“我们在‘放’和‘管’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引导小摊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既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保障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助力“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既要让经营者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也要让消费者有放心消费的安全感。
【记者手记】
繁华之夜的创意驱动
为打造城市“夜IP”,许昌以当地文化为底色,创新推出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将时尚基因注入市井烟火,持续点燃消费热情。新场景重在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文化的感知中,收获心灵与感官的双重满足。新场景需要科技赋能,以创意为驱动力,让街区、商圈的夜晚以新颖、奇妙、时尚的形式呈现。
许昌的实践证明,夜间消费的吸引力在于超乎期待的体验感,而体验感的创新不仅在于重构物理空间,也在于诠释历史文化。
编辑:赵欣 杜鹏勃 校对:王婵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