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09:41:50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黄增瑞
我要分享:
青花葫芦形壁瓶
核心提示
“五一”假期期间,许昌市博物馆举办的“太平·如意——河南博物院藏明清珍宝展”分为瑞瓷纳福、玉意嘉祥、珐琅妙器、吉象雅珍、漆彩绚丽和金银同辉六部分,120件(套)珍贵文物,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和东方美学的永恒价值。
本期《人文许昌》,记者走进许昌市博物馆,选取珍宝展中的六件代表作,通过该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张裕的介绍,了解明清文物在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瑞瓷纳福之青花葫芦形壁瓶
青花瓷是白地蓝花釉下彩瓷,起源于唐朝,元朝青花工艺成熟,明代成为瓷器烧制的主流,以提炼精纯的钴料,在优质瓷胎上作画烧制而成,画面清静,层次分明,色彩翠蓝。
葫芦瓶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因“葫芦”谐音“福禄”,器形与“吉”字相似,所以被赋予大吉大利、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备受人们喜爱。
到了明代,尤其是嘉靖、万历时期,皇帝信奉道教,葫芦瓶作为道教文化的象征,更是盛行一时,造型也愈发多样。
青花葫芦形壁瓶是明万历时的创新器形,又被称作轿瓶,后壁为平板状,大多带有穿孔,方便挂在墙壁或车轿之上,可用于装饰壁面和日用插花。
值得一提的是,该瓶瓶底有青花书写的“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规整,笔锋刚劲有力,这不仅是该瓶身份的象征,更是明代官窑瓷器制作精良的有力证明。
马上封侯玉带钩
玉意嘉祥之马上封侯玉带钩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源于新石器时代。明清时期,玉石雕刻工艺达到巅峰,雕刻题材多样,技艺精湛。
玉器雕刻工艺有圆雕、浮雕、透雕等。圆雕赋予玉器立体美感,形象栩栩如生;浮雕通过压缩厚度塑造凸起形象,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在光影间呈现无穷魅力;透雕在浮雕基础上镂空背景,使玉器层次丰富、玲珑剔透。
玉带钩从战国开始就是贵族配饰,明清延续“以玉明礼”的传统,虽等级限制不严,但仍受文人雅士喜爱。这件“马上封侯”玉带钩是由猴子、骏马、马蜂或蜜蜂,构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运用汉语同音双关,借“猴”“侯”“蜂”“封”的同音,表达人们对成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平有象
珐琅妙器之太平有象
绚丽多彩的珐琅器,依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
元朝时,掐丝珐琅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因制作工艺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巅峰,且釉色多以蓝色为主,得名景泰蓝,乃“燕京八绝”之一。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且神秘,需历经设计、制胎、掐丝、焊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八大主要工序。若算上所有小工序,一件景泰蓝作品的完成需经过整整108道工序,且全部依赖手工精制,短则数周乃至数月,长则可达数年之久。
这件太平有象,为清代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谐音,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商代青铜器就出现过大象造型的象尊。明清时期,太平有象在宫廷里比较流行,或置于案台之上,或陈于厅堂之中,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安宁、基业永固。
象牙腰牌
吉象雅珍之象牙腰牌
牙雕工艺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明清时期,牙雕达到鼎盛。
明代牙雕以人物肖像居多,主要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件多以圆润细腻的把玩小件为主;清代则以陈设品和文房用品为佳,在圆雕和浮雕的基础上增加了透雕技法,注重立体效果,造型力求生动逼真。
古代帝王宫城门禁森严,腰牌也称为牙牌,相当于今天的通行证、身份证。
这件明代象牙腰牌由御马监使用,呈挂钟形状,上部设一圆孔,方便穿系绳索,使用时系于腰间,上面刻有“凡官长随悬带此牌不许借失伪造”等文字。
御马监是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也是核心部门,涉及军事、财政方面的职能。透过这块腰牌,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宫廷在人员管理、门禁控制方面的严密。
雕漆寿春宝盒
漆彩绚丽之雕漆寿春宝盒
雕漆寿春宝盒以黑漆为地,勾勒仿若天际流云般的云锦纹,红漆盖面精心雕琢着一个“聚宝盆”,盆中盛有珊瑚枝、银锭、古钱、犀角、火珠等奇珍异宝,熠熠生辉。
“聚宝盆”升腾的霞光万道,恰似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焰之上,压着一个苍劲有力的“春”字,“春”字中央的圆形开光内,一位“老寿星”神态祥和、栩栩如生,正是“寿春宝盒”寓意的精妙呈现。“春”字两侧,云龙纹蜿蜒盘旋,气势磅礴,仿佛在云雾间穿梭游走。
宝盒底部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直书,笔锋刚劲有力。宝盒造型端庄古拙,漆层肥厚饱满,朱红与漆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散发出雍容典雅的气质。
加之纹饰雕刻精细入微,线条流畅自然,人物故事纹灵动鲜活,跃然眼前,令人心生喜爱。
和合二仙银牌
金银同辉之和合二仙银牌
金银制作工艺最早出现在商代,以装饰为主,遍及祭祀、冠服、生活、陈设和佛事等领域。
这件清代和合二仙银牌的主体人物为爱神和喜神,他们手拿并蒂莲和盒子,寓意和谐、美满和吉祥,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伴随着时间推移,和合二仙银牌不仅代表夫妻恩爱、家庭和合、婚姻美满,还成为“和合文化”“和谐社会”乃至“和平世界”的象征。
这些珍宝传递人们对美好、幸福、繁荣的向往,凝聚着中华民族对“美美与共”理想的不懈追寻。
编辑:李炎 杜鹏勃 校对:赵欣
责编:肖涛 终审:黄双燕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