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5:57:48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徐鼎烨 张成林
我要分享:
摘要:
在前不久公开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群体中,我市一名年轻人引人注目,他就是年仅29岁的魏都区文峰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李宜轩。他在水与火的淬炼中,成长为一名守护万家灯火的“橙色卫士”。
“小时候看到消防员冲进火海救人的画面,就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李宜轩说,这种朴素的英雄情结,在他心中埋下了憧憬的种子。2019年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魏都区文峰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员。
初入站时,体能基础薄弱的李宜轩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他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每天提前1小时起床加练,晚上熄灯后在健身房加练力量,周末主动参加额外的战术训练。在训练场上,他总比战友多背一盘水带、多扛几次假人。寒冬腊月里,他顶着刺骨寒风练习攀爬;盛夏酷暑中,他穿着厚重的战斗服一遍遍模拟火场救援。汗水浸透的作训服、磨破的胶鞋、结满老茧的双手,见证了他从“菜鸟”到“尖兵”的蜕变。战友们常说:“李宜轩的字典里没有‘放弃’,只有‘再试一次’。”
凭借顽强的毅力,他在3个月内体能考核从倒数跃升至全站前列,并在2022年以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消防指挥员。
身份的转变并未让他松懈,反而激发了他的责任感。李宜轩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消防装备的智能化升级,魏都区文峰路消防救援站配备了灭火救援机器人、雷达生命探测仪、侦查监测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每次新装备到货,他总是第一个钻研操作手册、第一个开展实战模拟训练。
在一次高层火灾扑救演练中,李宜轩带领战友利用无人机进行火情侦查,通过热成像技术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位置,并遥控灭火机器人深入火场进行破拆和灭火,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装备是消防员的‘第二生命’,只有把装备用活、用精,才能在实战中赢得先机。”李宜轩说。在他的带动下,魏都区文峰路消防救援站连续三年在业务、体能比武竞赛中名列前茅,成为全省消防系统的标杆单位。
“消防员的使命,就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李宜轩常挂在嘴边的话。入站以来,他参与灭火救援战斗900余次,每一次冲锋都书写着生死无畏的担当。
2024年2月,我市一居民楼地下室发生火灾,浓烟弥漫整栋楼,居民惊慌失措,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现场指挥员,李宜轩当机立断、科学施救,采用“灭火同步、多组搜救”的策略,在浓烟中救出9名被困群众,创造了“零伤亡”的救援奇迹。
“11·19”纺织厂火灾,他决然冲进火海,鏖战坚守、无惧死亡,和战友一道筑成最坚固的生命防线;“7·20”防汛抗洪,他腰拴绳索,屹立河心,抵挡奔流洪荒,为人民群众打通安全通道;“8·26”井下较大窒息事故,他舍生忘死、克服万难,用无穷智慧和过硬本领,为被困群众点亮生的希望。
“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李宜轩始终将这句话牢记于心。每逢春节,他主动请缨战备执勤,连续5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重大安保任务中,他带队前置驻守,累计执勤200余小时。
除此之外,李宜轩还积极投身消防宣传工作。他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累计组织活动150余次,覆盖群众超过2万人次。
从青涩学子到消防指挥员,从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到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宜轩的成长轨迹映射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然而,他最珍视的称号始终是“人民的守夜人”。
李宜轩身上有股劲儿,是拼命的劲儿,更是信仰的劲儿。他总说:“人民需要我,我时刻准备着。”
新时代的“火焰蓝”,正以李宜轩这样的青年为缩影,在危难中逆行,在平凡中闪光。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奉献的赞歌,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炽热的诠释。
编辑:梁坦 责编:肖涛
责任编辑: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