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今年“三夏”这么干

5月的阳光洒满大地,麦田中的小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幅流动的金色画卷,全市也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

“三夏”生产一头连着夏粮丰收,一头连着秋粮播种,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小满将至,麦浪翻金。如何抓好小麦后期管理?如何让小麦颗粒归仓?怎样实现夏收、夏种无缝衔接?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如何破题?昨日,记者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抓好后期田管

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一险”是指小麦生长后期的干热风减产危害。

当前,全市小麦正处于灌浆期。由于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大风天气多,干热风发生风险高。高温、低湿、强风三者叠加,可能造成小麦高温“逼熟”,影响夏粮最终产量。

要坚持“小麦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立足抗灾夺丰收,抢抓小麦灌浆最后的窗口期,组织动员群众科学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预防植株早衰、增加小麦籽粒饱满度,有效预防干热风危害。

一旦出现大风导致小麦倒伏,要及时引导群众喷施磷钾肥增强灌浆,加强病虫害防治,避免人工扶植或捆绑造成二次损伤,最大限度降低影响。

对于出现较大面积倒伏的地块,要引导机手采取降低收割速度、割茬高度等方式,减少机收损失,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做好机收准备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小麦大收在即。为全力保障小麦颗粒归仓、秋作物高质量播种,我市多措并举做好夏收、夏种农机准备工作,确保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

迅速安排人员,全面摸排辖区现有收割机数量、机型、分布情况等,同步做好跨区作业机械的对接备案工作,为科学调度提供精准依据。

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提前制定阴雨天气应对预案,组建应急抢收队伍,配备履带式收割机等机具,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充分发挥39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个省市“平急两用”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和33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作用,对适宜收获小麦及时开展抢收。

抓好夏粮收

全力守护好许昌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夏粮收购事关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首战,对于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指导收储企业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就近售粮;要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符合条件时,及时启动托市收购,避免出现“卖粮难”;要督促指导企业排查粮食收储各环节风险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严防生产事故发生。

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从严从重查处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拖欠农民售粮款、“打白条”等违规违法行为。

目前,全市可用空仓71.94万吨(其中,地方企业59.52万吨、中储粮12.42万吨),确保50万吨预计收购量“应收尽收”。此外,市粮食和物资部门还协调农发行许昌市分行准备夏粮收购资金10亿元,推动许昌农商银行与粮食经营主体签订2200万元授信协议,为夏粮收购提供资金保障。

做好夏种夏管

稳固粮食安全“压舱石”

“春争日,夏争时”,农时不等人。要坚持“抢”字当头,做到收获一块、抢种一块。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合理编组机械,同步推进小麦机收和玉米、大豆机播,提升工作能效。

各地要坚持早谋划、早安排,积极动员群众,大力宣传惠农强农保障政策,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要将面积落实到乡、落实到村、落实到地块,不折不扣完成秋粮种植任务。

大豆、玉米是秋粮单产提升的重点。要按照合理密植、精准调控、化控防倒等要求,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同时,要坚持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查苗补种,落实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关键措施,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

严抓秸秆禁烧

确保实现“零火点”

秸秆禁烧依然是今年“三夏”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地要始终坚持严的标准、保持紧的态势,做到人防技防结合,确保实现“零火点”。

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提前谋划部署,加强与生态环境、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督导巡查,依法合力推进,全力抓好“三夏”期间秸秆禁烧工作。

各地要抓紧检查维护“蓝天卫士”监控平台,确保正常运行、不留死角。县、乡、村三级要配齐应急队伍和灭火设备,做到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要持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报、宣传车巡逻、线上平台转发等方式,广泛宣传禁烧政策和焚烧危害。同时,坚持疏堵结合,推广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新技术,完善收储运体系,组织力量加快田间秸秆的清运收集,让秸秆“有去处、能利用、见效益”。

编辑:毛志刚 刘靖雯         校对:张文正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