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09:47:02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2005年12月2日,“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揭牌仪式。
1958年8月16日《襄城报》报道了河南省档案工作襄城现场会盛况。
本版图片由襄城县档案馆提供
提起档案,你会想到什么?
档案为何称之“兰台”?我国第一个档案馆在哪里?珍贵馆藏文物都有哪些?
其实,档案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载体之一,帮助人们了解过去、论述现在、把握未来。
6月9日是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襄城县档案馆,透过一件件档案,了解“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的那些故事。
从一到百
河南实现了每县一馆
6月3日,襄城县档案馆内安静且神秘,透过一缕阳光,浓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一件件档案被烙上岁月的印迹,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可能就是档案的神秘吧!
“档案又被称为‘兰台’。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后来,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御史台和史官,都曾被称为兰台。”说起档案的历史,襄城县档案馆工会主席于群涛告诉记者,襄城县档案馆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
让我们回拨历史时钟,1954年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会议上,通过成立了国家档案局。
1956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档案工作的性质“是一项专门业务,又是一项机要工作”。
1958年4月7日至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档案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全国档案工作的方针:“档案工作应该以多快好省地开展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纲,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来为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和生产服务,为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服务。”
1958年5月27日,在襄城县城关镇,襄城县档案馆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该馆的建馆经验此后在全国推广。
襄城县档案馆开馆之际,共接收襄城县人民委员会、襄城县水利局、襄城县农林局等14个单位的7242个案卷,各种资料13670册,报纸杂志6700份,为各部门的档案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1958年8月6日至13日,河南省档案工作现场会在襄城县隆重举行,国家档案局、省委、省政府和许昌地区的主要领导亲临会议,全国11个省(区、市)的1130名档案工作者代表齐聚襄城县,参加学习襄城县的建馆经验,襄城县档案馆的建馆经验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对全国县级档案馆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年底,全国已建立县档案馆539个,河南实现了每县一馆,提前完成了建立县档案馆的规划。
一座建筑
寻回“全国第一”的身份
在许昌市襄城县城关镇,有一座二层双檐回廊式建筑,正门匾额上书九个大字——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
“这里是襄城县档案馆旧址,该建筑为二层双檐回廊式建筑,精巧玲珑,古朴典雅,建造手法别具一格。”在襄城县档案馆旧址,于群涛告诉记者,1960年襄城县档案馆搬迁后,该建筑被襄城县剧团作为排练场所,因此被群众误称“戏楼”。
2004年冬季,河南省档案局相关人员到襄城县调研工作中,提到了襄城县档案馆开馆时的辉煌一幕。于是,省、市、县档案局立即行动,查阅档案资料,寻找襄城县档案馆全国第一的依据:1958年8月16日《襄城报》报道了河南省档案工作襄城现场会盛况;据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记载,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河南襄城县档案馆于1958年5月27日建立;据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记载,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河南省襄城县档案馆于1958年5月建立……
“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要在全国争第一。”依据申报翔实材料,2005年6月20日,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挥笔写下寄予厚望的16个字。
这座建筑曾开启全国县级建设档案馆的先例,后一度被人遗忘,又依靠可靠的档案寻回了“全国第一”的身份。
2005年12月2日,“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揭牌仪式举行。
档案有痕
一份档案就是一份记忆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档案馆是城市发展的记忆,是历史文化的积累,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历史的真凭实据,一份份档案中蕴含着我们了解过去、服务现在、启迪未来的宝贵财富。
那么,襄城县档案馆都有哪些馆藏珍品?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襄城县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襄城县志》、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刘氏传家集》等档案文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封赠襄城籍武官陈增华父母的一道“五彩圣旨”;两块刻板印刷模板,其中一块是明襄城王锦《咏梅诗》的印刷刻板,另一块是清襄城人李来章为其姐夫写的祭文之刻板……一件件档案打破时空桎梏,传承城市记忆。
经过一代代档案人的共同努力,襄城县档案馆馆藏日益丰富。目前,襄城县档案馆有184个全宗单位、六大门类档案资料约16万卷(件、册),保管的档案中包括文书档案卷8万余卷(件、册),专门档案48088卷(件、册),科技档案1034卷,照片、音像档案10020张(盘),资料35717卷(件、册)。
智能密集架系统、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指纹密码门禁系统、全方位监控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数字化存储系统、档案消毒设备……如今,馆内购置的众多系列自动化新设备为基础业务提升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襄城县档案馆还结合文化广场现有优势,把“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旧址打造成档案文化园和档案系统的红色基地,升级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举办资料图片展等专题展览,宣传襄城,促进襄城文化事业的发展。
未来,我们也期待襄城县档案馆通过档案讲述新时代的故事,展现档案在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编辑:王婵 刘靖雯 校对:赵欣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