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网 > 县区 > 建安区 >正文

“家纺村”里产业兴

2025-06-13 17:19:35 来源: 许昌日报 作者: 张辉 通讯员 杜建亚

我要分享:

摘要:

6月10日,建安区蒋李集镇鸿雁李村生机勃勃,路边纺织产品广告牌林立,纺织品工厂、物流站点随处可见,载满货物的物流车匆匆驶过,将一件件精美的家纺产品发往客户手中。

“今天我们先整理下库存,为接下来的生产做准备。”河南茵梦家纺有限公司仓库中,公司负责人李聪奇正在指挥工人盘点仓库中的家纺产品,“我们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是从源头厂家购买布匹辅料,进行家纺产品设计加工,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四件套、夏凉被、棉被等。今年上半年,公司产量50多万件。”

许昌鸿燕化纤有限公司也是鸿雁李村成立较早的纺织品公司之一。当日,该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在生产线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丝绵与布料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经过一道道精细的工序,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夏凉被等产品。“我们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生产各类填充原料及床垫保护套、枕套、床罩等家纺产品,每年产量可达100万件以上。我们的产品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畅销国内,还漂洋过海远销海外多个国家。”许昌鸿燕化纤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广伟说。

鸿雁李村位于蒋李集镇南部,交通便利,加工生产销售纺织品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十里八村的家纺产品加工村。

“我们村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四件套、夏凉被、被子、保暖被套、四季毯等60多个品种,形成了雪飞诗、卓立维、伊芙蓉等50多个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多地。”鸿雁李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超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村纺织品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紧跟家纺产品时尚潮流趋势,产品品类、加工技术不断迭代,目前已形成家纺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

王军超介绍,20世纪90年代,鸿雁李村企业大多从事传统的家纺产品批发业务,通过在全国家纺批发市场招代理商进行销售。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随着网络的迅速兴起,村内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了电商。

“目前,我们主要做线上渠道销售产品,有时也通过直播销售。在每年销售旺季,我们公司平均每天走单量在2万单左右,最火爆时,一天走单量可达7万单以上。”李聪奇说,网络已经成为该村纺织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村内物流业的发展。行走在鸿雁李村,“黑豹物流”“创新物流”“山东专线”“陕西专线”等物流公司内,工作人员忙得热火朝天,收货、验货、验单、装车…… 每一个环节都紧张有序,处处洋溢着繁忙的气息。“目前,我们村内有直达省市纺织品批发市场物流专线8条,全国中转物流3家。”王军超介绍。

家纺产业的繁荣发展,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不仅打开了村子发展的活力之门,更为当地及周边的群众开启了就业增收的幸福之路。“我们公司有长期工30人左右,最高工资可达1万元。到了冬季销售旺季,由于商品包装及打包需要,我们还会临时雇用一些工人,计件发工资,有些工人一天工资能达到300元以上。”李聪奇说。

“我们公司有工人60名,大多来自周边乡村,还有来自漯河临颍的村民,月工资一般在四五千元左右,干活效率高的能拿到七八千元。”王广伟说。

如今,家纺品加工已经成为鸿雁李村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全村413户1906人中有70%的人从事该产业,产品年交易总额达6亿元,人均收入3.5万元。

“我们将持续聚焦家用纺织品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管理,在为市场带来高质量家纺产品的同时,全力推动产业提升与优化升级,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王军超表示。


编辑:梁坦  责编:肖涛

责任编辑: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