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无小事,枝繁叶茂总关情。
今年以来,魏都区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推广“党建+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模式,以法制宣传、思想教育、权益保障、纠纷调处、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为工作着力点,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各民族群众由居住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全方位嵌入,打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推动各民族群众共聚各方力量、共建和谐家园、共筑文化认同、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社区是民族团结的前沿阵地,魏都区七一社区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各族群众,演绎了一段段民族团结的佳话,绘就了多民族社区幸福画卷。
以党建引领理想统一,筑牢共商共治政治根基
党的领导是加强社区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之前,面对辖区租户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社区治理问题多,七一社区工作人员常常面临“人手有限、资源单一、诉求多样”的现实困境。
6月23日,七一社区第一书记马静告诉记者,走党建引领之路既是破解“三多”问题的一条红线,也是实现高水平治理的有效路径。七一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组织、动员、协调、引领和凝聚的作用,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立了“社区、小区、楼栋”三级党组织网格体系,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联系户”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成为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作为“红色教育”社区,七一社区依托中共许昌中心县委旧址打造“红色教育”党史长廊。同时,以“社区事务大家说、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为目标,通过推行协商议事会共同商讨社区发展、民族团结等重大事项,畅通各民族群众参与社区决策的渠道,实现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工作同频共振。
以宣传促进信念统一,营造共居共学浓厚氛围
在社区的图书室与活动室之间频繁往来,张罗各种活动;组织居民排练节目、进行红色宣讲。“每周三、周五上午是我们社区的‘固定节目’读书会。”谈起社区的文化生活,辖区居民对记者说。
七一社区结合和谐社区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深入宣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以交流推进文化嵌入,促进民族团结交流融合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七一社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在各种传统节日,邀请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一起包粽子、做月饼、写春联;成立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班、读书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团队,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促进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书画展、读书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专栏,促进广大群众精神相依、情感相近、价值相通。
以服务保障空间嵌入,厚植共建共享生活乐土
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的基础。七一社区党委始终把各族群众所需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做好各项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年重阳节,七一社区创新引入“市场化+公益”运营模式的社区食堂。如今,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和12岁以下儿童都能在这里解决用餐问题。
“群众关心的‘小事’,便是社区工作的‘大事’。”七一社区党委书记吴柳告诉记者,七一社区以“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工作为抓手,积极对接各项共驻共建单位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卫生、健身、便民服务圈”,解决好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先后改造老旧小区16个,致力为各族群众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各族群众在饮食、殡葬服务、民族节日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各族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亲情化关怀、网格化管理、平等化待遇”。
以管理促进心理嵌入,构建共事共乐和谐家园
“我们军分区小区建设年代久远,供电线路严重老化,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6月23日,回忆起曾经的用电困境,七一社区军分区小区居民依然历历在目。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七一社区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同时,召集楼院长、居民代表与社区“两委”成员坐在一起,共同商议电网改造事宜,最终达成共识。如今,该小区电网改造工程已基本竣工,困扰居民多年的用电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把“民生小事”办成“幸福大事”。七一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开展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活动,力争把问题解决在社区、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织密织牢各族群众生活安全网。七一社区成立“马静石榴籽工作室”,运用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积极帮助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此外,七一社区还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借助建立完善流动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行“流出地、流入地”双向管理,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适应社区环境和生活。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民族工作举措,七一社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该社区先后荣获“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河南省‘五星’支部”“全省十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
编辑:杨仪 李孟达 校对:孙辉
责编:肖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