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禹州市的一个普通小区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陈晓丽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全家福,照片里陈晓丽和丈夫吴朋飞手牵着手,笑容灿烂。旁边是儿子和女儿获得的各种奖状,以及吴朋飞在部队荣获的奖章,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一幅十字绣。
“这些奖状和奖章,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而且是我们家庭幸福的见证。”陈晓丽指着墙上的荣誉,眼中满是温柔。在陈晓丽的诉说下,我们聆听了这位“最美军嫂”背后的故事
陈晓丽和吴朋飞的爱情故事,始于2008年的一次初中同学聚会。“当年吴朋飞参军入伍,我考入大学。从小崇拜军人的我,难忘他讲述的火热的部队生活。那次聚会后,我俩互留联系方式,爱情的小火苗在我们的心里燃起。”陈晓丽说。
2013年,陈晓丽通过了招教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一年,陈晓丽和吴鹏飞也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陈晓丽便多了一个光荣的身份——军嫂。尽管两地分居,但他们的爱情愈发坚定。
“作为军嫂,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汗水。”陈晓丽坦言。丈夫常年驻守海防一线,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她柔弱的肩上。命运却给了陈晓丽一个沉重的打击——2017年1月,刚刚出生三个月的女儿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陈晓丽眼眶湿润,“但是,我是军人的妻子,我不能倒下!”她四处奔波,寻求治疗方法,最终通过国家项目为女儿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陈晓丽始终陪伴在女儿身边,耐心地引导她开口说话,鼓励她勇敢地面对世界。
祸不单行,不幸的打击一连串地袭来。2017年5月,正当陈晓丽为女儿康复治疗时,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婆婆因重度腰间盘突出入院手术治疗,术后伤口病变,高烧不退,不得不转入省城医院抢救、医治。出院后不久,婆婆右手臂意外骨折……无情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由于部队的需要,丈夫吴朋飞仅请假在家待了7天就归队了,家庭的重担压在陈晓丽的肩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苦难总是不期而遇,但压不垮陈晓丽柔弱的双肩。“他在前方保家卫国,我在后方守护小家,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陈晓丽深情地说。她深知丈夫在部队的辛苦和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独自照顾家庭,让丈夫能够安心服役。“那时候,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他在电话里互相鼓励。”陈晓丽回忆道。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陈晓丽指着墙上的十字绣说。她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家庭中,陈晓丽以身作则,孝敬公婆,关爱子女,与丈夫相濡以沫,共同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陈晓丽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荣获东部战区“最美军嫂”、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出彩许昌青年”、许昌市“最美军嫂”等多项称号。陈晓丽的家庭获得了禹州市“最美家庭”、许昌市“最美家庭”、许昌市“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陈晓丽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她表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而且是对所有军嫂的鼓励和鞭策。“军嫂不仅仅是一个称呼,而且是一份责任和担当。”陈晓丽说,“我会一如既往地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军嫂的奉献与担当,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刘磊 李孟达 校对:孙辉
责编:肖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