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建设人民满意法治政府为目标,积极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探索实践“1234”工作推进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6家单位获评河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22家单位被评为全省服务型执法示范点(标兵),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许昌经验”。
在行政执法效能方面,我市出台了《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指引》,明确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理念、范围及要求,坚持“理念塑造”与“能力提升”并重,通过开展执法行为大讨论、模拟比武等活动,推动执法“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融合。在此基础上,我市在禹州市、长葛市和建安区试点开展了行政调解告知引导、行政指导融入处罚、联系点联系员三项制度,探索创新实践经验。此外,我市还围绕服务型执法核心,开展专题培训、宣讲辅导360余场,培训人员1.2万余名,全面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涉企服务质量方面,我市全面推行证照到期前提醒机制,通过建立统一数据库和“许证闹钟”平台,在证照到期前30日、7日、3日分阶段发送短信、电话提醒,目前已覆盖58项许可事项和6.2万条证照信息,开展提醒服务1.1万余次,实现续证成功率100%。同时,我市还探索建立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许昌市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实施方案》,通过事前制定合规清单、开展普法宣传,事中实施柔性执法、精准监管,事后强化跟踪服务、信用修复,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在行政执法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方面,我市连续3年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比武活动,覆盖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同时选拔52名专业授课员,围绕基层执法需求开展宣讲200余场,培训超1万人次。此外,以全市22家省级示范单位为标杆,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帮助70余家单位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
在行政执法满意度方面,我市借鉴“胖东来式”服务理念,通过发放3万份问卷收集群众意见120余条,健全“两书同达”制度,完成信用修复1796条,推行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减免责事项61项,推进“互联网+政务应用”服务,实现1324项政务服务“免证可办”,制发电子证照364万本。此外,我市还通过梳理584个违法风险点,制定1100余条防控措施,实现执法监管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行政执法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孙学涛 张鹏 校对:张良
责编:杨仪 终审:黄双燕